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

貞觀時,太宗君臣以隋亡為鑑,孜孜求治。國家重新統一,繼續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府兵制、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修訂律令,健全法治,改善吏治,減輕賦役,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名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戴胄、馬周、長孫無忌等悉心輔政直諫,太宗勵精求治,納諫蔚成風氣,致使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戶口增加,社會安定,民族關係緩和,中外友好往來增多。史載貞觀四年(630)“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里,米鬥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民物蕃息”,“號稱太平”,故舊史家譽為“貞觀之治”。貞觀後期,太宗逐漸驕奢,厭煩諫諍,又因連年征戰,賦役加重,國家治理情況不如前期。

貞觀之治字典分解

成語貞觀之治的解釋 唐太宗 即位之後,以亡 隋 為鑑戒,偃武修文,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虛心納諫, 貞觀 年間,人口增加,經濟繁榮,史稱“貞觀之治”。 唐 皮日休 《文中子碑》:“惜乎德與命乖,不及覩吾 唐 受命而歿。苟 唐 得而用之,‘貞觀之治’不在於 房

貞觀的解釋 (1).謂以正道示人。貞,正,常。觀,示。《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韓康伯 註:“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 孔穎達 疏:“天覆地載之道以

不妨一看:貞女山【歷史地名】

在今廣東連州市南。《水經·洭水注》:“洭水又東南流,嶠水注之。水出都嶠之溪,溪水下流歷峽南出,是峽謂之貞女峽。峽西岸高岩名貞女山,山下際有石如人形,高七尺,狀如女子,故名貞女峽。古來相傳有數女取螺於此,遇風雨晝晦,忽化為石。”

貞觀之治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