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流重源說

歷史字典解釋

古代對黃河源頭認識的一種觀點。《山海經·北山經》:“敦薨之水(開都河)流入泑澤(羅布泊),出於崑崙東北隅,實惟河源。”認為河源頭乃羅布泊,伏流於地下,萬三千里後從昆侖山重現於地上。《漢書·西域記》以張騫親眼所見塔里木河注入昌海(即羅布泊),不再外流,證明黃河的伏流重源說。這一觀點一直沿用至明清時代。

詞語分解

  • 伏流的解釋 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岩層裂縫中流動的水,潛伏地下的水流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詳細解釋.潛藏在地下的水流,地下河流。 唐 戴叔倫 《下鼻渟瀧》詩:“因隨伏流出,忽與跳

歷史知識推薦:梁燾

— 北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字況之。舉進士,歷編校秘閣書籍、明州通判、檢詳樞密院五房文字。元豐中上書論時政,稱新法“乖戾”,“天下之民被其害”。出知宣州,提點京西刑獄。哲宗立,召為工部郎中,遷太常少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伏流重源說歷史

相關歷史

伏流重源說_伏流重源說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