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櫪

伏櫪怎么寫好看

伏櫪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櫪:馬棚。伏櫪:馬被放進馬棚里餵養。李尋字子長,平陵(治今陝西鹹陽西北)人,研究《尚書》,喜歡對發生的災害或特異的自然現象(如水災、山崩、地震、日月食等)進行評說。由大司馬王根推薦,李尋得到漢哀帝的尊敬和信任,待詔門,後被任命為騎都尉。李尋在給漢哀帝的上疏中寫道:“駿馬在平時如果不放進馬棚里餵養,就不能在大道上馳騁;人材在平時如果不進行培育,就不能擔起治國的重任。”後以“伏櫪”為典,比喻平時懷有建功立業的壯志。

【出典】:

漢書》卷75《李尋傳》3179、3183、3190頁:“李尋字子長,平陵人也。治《尚書》。”“帝舅曲陽王根為司馬票騎大將軍,厚遇尋。是時多災異,根輔政,數虛己問尋。”“根於是薦尋。哀帝初即位,召尋待詔黃門。”“馬不伏歷(通“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顏師古注曰:“伏歷謂伏槽歷而秣之也。”

【例句】:

漢·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南朝宋·鮑照《擬古》:“不謂乘軒意,伏櫪還至今。” 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吳明徹墓志銘》:“歸平津之館,時聞櫪馬之嘶;舍廣成之傳,裁見諸侯之客。” 唐·杜甫《高都護驄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宋·穆修《送毛得一秀才歸淮上》:“自傷櫪驥心千里,空羨溟鵬志九霄。” 宋·蘇軾《聞潮陽吳子野出家》:“烈士嘆暮年,老驥悲伏櫪。” 宋·蘇轍《明日厚安卿強幾聖復召飲》:“長鯨渴水求入海,老驥伏櫪思就車。” 宋·陸游《百歲》:“壯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懷狐首丘。” 宋·辛棄疾《卜運算元·萬里策浮雲》:“嘆息曹瞞老驥詩,伏櫪如公者。” 元·揭溪斯《病中初度》:“一言空驥櫪,再見脫錐囊。” 清·歸莊《哭萬年少五首》之2:“相彼伏櫪驥,遇時猶馳驟;悲哉負壯心,沒身無所就!” 清·吳嘉紀《十月十九日贈王黃湄二首》之一:“老驥伏櫪下,努力亦已遲。” 清·吳元龍《長椿寺病馬行》:“伏櫪雖虛千里心,脫翻適長林性。” 清·周振采《老將》:“老馬躡雲偏伏櫪,蒼鷹羈镟欲騰。”

詞語分解

  • 伏櫪的解釋 亦作“ 伏歷 ”。.馬伏在槽上。指受人馴養。《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 唐 杜甫 《高都護驄馬行》:“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喻指養育。 清 納
  • 伏的字典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臥。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
  • 櫪的字典解釋 櫪 (櫪) ì 馬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古同“櫟”,木名。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萬眾葉心

唐·陸贄《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並招諭朱滔詔》:“仗大義而萬眾葉心,體至公而千里同契。”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伏櫪歷史

相關歷史

伏櫪_伏櫪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