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軍

班軍怎么寫好看

班軍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代軍制。(1)指各地所軍隊輪班赴京師,編入京軍各營進行操練。始於永樂十三年(1415),宣德間成為定製,每年春秋番上,共十六萬人。後軍制敗壞,班軍日減。在京多供營繕諸役及被勢家隱佔,甚至有居京為商販、工藝者。崇禎時,僅餘二萬人。(2)指內地軍輪班到邊防戍,亦稱邊班。

詞語分解

  • 班軍的解釋 .回師,撤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胡賊﹞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輪班留守或上調京師執勤的軍隊。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補兵足食事宜》:“班軍如有老弱逃亡,原衛即與僉補
  • 班的字典解釋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學習的組織:班組。班級。班長。班主任。領班。 軍隊編制中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場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軍的字典解釋 軍 (軍) ū 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妌 )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異軍突起。潰不成軍。 軍隊的編制單位,是“師”的上一級。 泛指有組織的集體:勞動大軍。 筆畫數:; 部

歷史知識推薦:蔑兒乾

蒙古語,意為“善射者”。蒙古貴族多以此為號,用作美稱。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班軍歷史

相關歷史

班軍_班軍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