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書法欣賞>>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釋文(2)正文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釋文(2)

作者:王羲之 書體:字典網

教悟章第七

凡字處其中畫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復宜粗於左畔,橫貴乎纖,豎貴乎粗。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當須遞相掩蓋,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鋒,展轉翻筆之處,即宜察而用之。

釋文:凡是寫字處里中畫的方法,都不能傾倒筆毫在筆畫的左右兩邊(主要指豎),右邊的應比左邊的粗些,橫畫貴在細,豎畫貴在粗。結構布局,遠近、上下應均衡得當,自然平穩。應當要依次相互掩映,不可將某一字畫孤立地突出顯露出它的尖鋒來。在展轉翻筆的地方,便應當細察而運用它。

觀形章第八

夫臨文用筆之法,復有數勢,並悉不同。或有藏鋒者大,藏鋒在於腹內而起。側筆者乏,亦不宜抽細而且緊。押筆者入,從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牽,押即合也。結筆者撮,漸次相就,必始然矣。參乎妙理,察其徑趣。憩筆者俟失,憩筆之勢,視其長短,俟失,右腳須欠也。息筆者逼逐,息止之勢向上,久久而緊抽也。蹙筆者將,蹙,即捺角也;將,謂劣盡也。緩下筆,要得所,不宜長宜短也。戰筆者合,戰,陣也;合,葉也。緩不宜長及短也。厥筆者成機,促抽上勿使傷長。厥,謂其美也,視形勢成機,是臨事而成最妙處。帶筆者盡,細抽勿賒也。帶是迴轉走入之類,裝束身體,字含鮮潔,起下筆之勢,法有輕重也。盡為其著而後反筆抽之。翻筆者先然,翻轉筆勢,急而疾也,亦不宜長腰短項。疊筆者時劣,緩不宜垂。起筆者不下,於腹內舉,勿使露筆,起止取勢,令不失節。打筆者廣度。打廣而就狹,廣謂快健,又不宜遲及修補也。

釋文:作字行文用筆的方法,還有好幾種筆勢,羅列起來都不相同,或有藏鋒的動作大,縱筆的中部入筆。側鋒用筆雖然粗重但卻乏力,然而也不可提起筆只用中鋒,使筆畫過細而且緊繃,用押筆法入筆,縱筆畫的中部入筆,用筆毫的一面觸紙,重按稱為押筆。又可以說,正好借上一筆的余勢自然地帶入,這樣用押筆就對了。收筆處用提筆法,要使筆毫慢慢地收攏,必須讓它如當初入筆時一樣尖挺,參透這奧妙的道理,察覺它的門徑和趣味。憩筆的方法是俟失。憩筆的筆勢,要看它的長短,俟失,右邊的捺腳一定要好像有缺失(缺波),憩筆就是促使筆鋒儘快離紙,息筆要用息止的筆勢運筆向上,慢慢的收緊(寫挑),蹙筆的方法是將。蹙,就是捺的尖角,將,是指筆常在重壓後散破而又要盡勢收斂到捺腳。寫捺,要慢下筆,要得位置,捺腳要短不要長。戰筆的方法就是合。戰,是指戰鬥陣形,合,是指相互策應,配合默契,從容地運筆,不要在此時還考慮是短是長了。厥筆能成為美妙的關鍵所在,提筆收毫而上行,不要讓筆畫太長。厥,是說這一筆很美,要看筆畫的形式。隨機運筆讓它成為最具妙趣的地方。帶筆的方法要盡,帶筆要提筆輕行,不要重按,而使筆畫粗重。帶,是迴轉筆鋒自然運筆一類的方法,因為提筆而行,筆毫似乎裹束著,筆跡滋潤光潔,起落筆的力度、筆法有輕有重,盡,就是著紙之後,返回執筆出鋒(這種帶筆不可拖出,結束時一定要逆行收鋒)。翻筆的方法用在前面,翻轉筆勢,速度要快,也不可入筆太遠,造成筆畫中很長一段粗肥(長腰)。更不可翻轉的動作太小,造成入筆生硬,與行筆脫節(短項)。摺疊筆處時常破鋒,所以運筆要緩,不要動作太大。起筆處不要直下,要從筆畫中部開始入筆,不要露鋒,起筆住筆要把握筆勢,不要讓其失去節制。打筆的方法要快而重,落筆廣而行筆漸狹。廣,就是說快而有力,而且不能遲緩和修補。

開要章第九

夫作字之勢,飭甚為難,鋒?來去之則,反覆還往之法,在乎精熟尋察,然後下筆。作ノ字不宜遲,乀不宜緩,而腳尖不宜賒,腹不宜促,又不宜斜角,不宜峻,不用作其稜角。二字合體,並不宜闊,重不宜長,單不宜小,復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

釋文:寫字的筆勢,很難準確地概括出來,筆鋒來去的法則,反覆往回的方法,在於先精熟明察,然後下筆。寫撇的用筆不能慢,捺的行筆不可鬆緩,而捺腳更不要太寬太重,捺的腹部不能太細瘦,捺腳又不宜上挑出斜角,不要太尖利,不用故作稜角。兩部分構成的合體字,並排的不要太寬,上下疊放的不要太長,獨體字不要太小,多個部首構成的字也不能太大,茂密勝於凋疏,字形扁勝於字形長。

節制章第十

夫學書作字之體,須遵正法。字之形勢不得上寬下窄;如是則是頭輕尾重,不相勝任。不宜傷密,密則似疴瘵纏身;不舒展也,復不宜傷疏,疏則似溺水之禽;諸處傷慢。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腰枝無力。不宜傷短,短則似踏死蛤蟆。言其闊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歟!

釋文:學書作字的根本,必須遵守正確的法則。字的形勢不能上寬下窄,不宜傷於密,密了就像有病纏身,不舒展,又不應當傷於疏,疏了就像溺水的禽鳥,到處松垮不緊,不要傷於長,長了就像死蛇掛在樹上,腰枝無力。不能傷於短,短了就像踏死的蛤蟆一樣扁闊。這些是學習書法的大忌,難道可以不謹慎嗎?

察論章第十一

臨書安貼之方,至妙無窮。或有回鸞返鵲之飾,變體則於行中;或有生成臨谷之戈,放龍箋於紙上。徹筆則峰煙雲起,如萬劍之相成;落紙則碑盾施張,蹙踏江波之錦。若不端嚴手指,無以表記心靈,吾務斯道,廢寢忘餐,懸歷歲年,乃今稍稱矣。

釋文:臨摹書法得以入帖的方法,最有無窮妙趣。或者有彩鶯迴旋,喜鵲往返一樣的優美字形,改變體勢法則出現在一行之中;或者有像臨深谷而生的松一樣的戈法,放筆龍騰一般地寫在紙上。爽健地運筆如同烽煙雲起,像萬柄霜劍形成豪壯的氣氛,筆墨落在紙上則像軍中的酒宴,酒器列陣,持盾之士環立,踏皴了織有江波紋樣的彩錦。如果不是端正嚴格的執筆,無法表達記錄作者的心靈。我從事臨帖之道,廢寢忘食,不懈地經歷多年,到現在稍覺稱意了。

譬成章第十二

凡學書之道,有多種焉。初業書要類乎本,緩筆定其形勢,忙則失其規矩。若擬目前要急之用,厥理難成,但取形質快健,手腕輕便,方圓大小各不相犯。莫以字小易,而忙行筆勢;莫以字大難,而慢展毫頭。如是則筋骨不等,生死相混。倘一點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國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予《樂毅論》一本,書為家寶,學此得成,自外鹹就,勿以難學而自惰焉。

釋文:學習書法的要點有許多條。最初學書要學得像範本,緩動筆,把握好字的形勢,急急忙忙就會失去規矩。如果只為眼前的急用,書理就很難掌握了。只要把握字的形質,迅速勁健,手腕要輕鬆靈便,字形大小協調統一而不相互牴觸。不要以為字小容易寫,而輕率行筆,不要以為字大難寫,而行筆太慢,不能迅速使筆毫展開。這些都會使字的筋骨不協調,生動的筆畫、死板的筆畫相雜在一起,如果一點位置不恰當,就好像美人一個眼睛有毛病,一畫寫得不好,就像壯士斷了一隻胳膊。給你《樂毅論》一本,是我所書,為家傳之寶,學這個能得到成功,自然以外各體也就容易學到了。不要以為難學而自己懶惰起來。

首 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