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魏晉>> 王羲之《蘭亭序》(2)正文

王羲之《蘭亭序》(2)

作者:王羲之 書體:行書

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高清大圖欣賞

歷代《蘭亭序》的摹本、臨本,以及刻本不可勝數,現扼要介紹一下比較有名的《蘭亭》版本,評以優劣,以便選帖時參考。

1.“開皇本”。“開皇”為隋文帝年號,一種刻本為“開皇十三年”,另一種為“開皇十八年”。此刻本字跡臃腫,因未見於宋人著錄,後人疑是偽造。

2.“神龍本”。因帖前後印有“神龍”(唐中宗李顯年號)各半印得名。後人以此帖翻刻較多,故成一大體系。後經元代郭天錫以至清代翁方綱鑑定為唐馮承素摹本,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帖於乾隆年間被刻於“蘭亭八柱”,列為第三柱。此帖為初唐墨跡,歷來很受推崇,尤其近年來經比較鑑定,多認為它是最接近真跡的,因此,身價尤高,學此本者眾多。

3.“虞世南臨本”。傳為初唐虞世南所臨墨跡。元文宗時張金界奴將其上貢,後被皇帝鈐以“天曆之寶”印,故又名“天曆本”。帖後還有宋高宗“紹興”年號印,於乾隆年間被刻於“蘭亭八柱”列為第一柱。人常慕其“第一柱”之名而學之。

4.“褚遂良臨本”。傳為初唐褚遂良所臨墨跡(列為“蘭亭八柱”第二柱),至明代被陳敬宗鑑定為“褚臨本”。因有的字筆法形態似宋代米元章,故又稱“米臨本”。

5.“定武本”。為石刻本。傳為初唐歐陽詢臨本,據載從五代石晉開始流傳(當時不作“定武”之稱),契丹耶律德光從中原得此,攜於真定。耶律死後,此石被棄山中,宋太宗趙光義年間被一位“李學究”所得。李死後,其子為還債取出,被定武太守宋景文收入公庫,因此得名。宋代熙寧年間,定武太守薛師正之子薛紹彭(書法家)將原石損去“湍、流、帶、右、天”五字以區別於翻刻本。宋代大觀年間,原石被收入宣和殿。“定武本”於宋代最流行,翻刻最多。

6.“玉枕本”。傳為歐陽詢臨蠅頭小行楷,刻于禁中,可能是“定武本”的前身,又名“袖珍本”。又有賈秋壑以“定武本”縮寫成者。

7.“穎上本”。《思古齋黃庭蘭亭》中見,傳為“褚本”中最佳者,出於安徽穎上井中,又名“穎井本”。原缺數字,後有翻補,甚差。

8.“黃絹本”。亦稱“洛陽宮本”,帖中“領”上加了“山”,世稱“領字從山本”,傳為“褚本”(明王世貞藏)。也有說“黃絹本”與“領字從山本”不同,但同出於一個祖本或宋人“游似本”。

9.“陳鑒本”。明代陳緝熙所收,並在前加一偽本。傳為“褚本”,陳緝熙好勾摹,多以此刻石。曾失15年後復得,故多刻之,共與好事者。

10.“定武”體系中其它本。如“國學本”、“何氏東陽本”等都屬“定武”體系。“國學本”於明初由徐達從“天師庵”送至國子監,又稱“天師庵本”,比東陽何士英藏本為優。另有“榮芑本”,五字未損,僅遜“落水本”。

11.《蘭亭八柱帖》。雜帖。清代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以《蘭亭序》臨摹本墨跡三種上石,共分八柱:第一柱為“虞臨本”(張金界奴本),第二柱為《褚臨本》,第三柱為《馮摹本》即《神龍本》。另外三柱為柳公權《蘭亭詩》三種。還有明代董其昌臨柳書《蘭亭詩》和乾隆臨董其昌本《蘭亭詩》共八卷刻於八柱之上,摹勒極為精美,傳本不多。“八柱”現在北京中山公園,已損。

12.其它。此外據傳還有“洛陽本”、“賜潘貴妃本”、“薛稷本”、“游似本”、“上黨本”、“米氏本”、“薛紹彭本”等等。歷代相傳的不同本子不下百餘種。

首 頁 上一頁  1 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