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

這可不是“僧敲月下門”。

我說的是那幾年,逢年過節,我們村的堂嫂總要給我家送兩隻鴨母和一些鴨蛋。一到門口,她就喊:“伯母,來抓鴨子,拿去燉來吃,清涼去火!”

我對母親有點抱怨。市場上什麼鴨都有,為什麼她偏偏喜歡堂嫂的鴨母呢?有一次,我不禁問堂嫂:“你怎么知道我媽媽愛吃你養的鴨母呢?”堂嫂朝我擠擠眼,說:“你媽媽呀,是個饞貓,為了吃我的鴨母啊,每天晚上都來敲我的門!”

母親真是沒有出息。

母親在鎮裡一家工廠上班,三班倒。但母親更少上白班,她說,她膽子大,不怕走夜路。我不相信母親的謊言。其實,母親是想多掙幾個錢。上夜班,一個月起碼多掙百分之二十呢!

母親每晚從開發區回來,要翻過一座山,再繞過一道梁,七八里路,要走一個來小時。就在那兩坡之間,有塊窪地,堂嫂的鴨場就在那裡。

母親說,侄媳也不容易。那年,她丈夫在工地上意外身亡,拋下她和三個年幼的孩子。堂嫂哭得死去活來,幾次跑到河邊想尋短見,都是母親時時跟著,把堂嫂拽回家……

為了養家餬口,堂嫂憑著多年的養鴨經驗,決定繼續把鴨場經營下去。並乾脆帶著孩子在養鴨場簡陋的土房裡住了下來,以便一年四季照看她的鴨母。

每天晚上,母親下班回來,騎車路過鴨場的時候,總要去敲敲她的門。

“篤-篤篤!侄媳婦,睡了沒有?”屋裡燈亮著,侄媳還沒睡,她便叫伯母進去,有一茬沒一茬地說幾句,然後,母親才走。

有時候,母親下夜班很晚,侄媳屋裡的燈已經熄了,但母親依然要去敲敲侄媳的門:“篤-篤篤!侄媳婦,我下班回來了,你還好吧?”聽到屋裡的侄媳在睡夢中含糊地應了,母親才走。

我問母親:“你為什麼要天天敲堂嫂的門,是想吃她養的鴨母嗎?”母親摸摸我的頭,笑了笑:“大人說話,小孩掩耳。”

母親依舊每晚去敲侄媳的門,堂嫂依舊逢年過節送鴨母過來,一到門口,依舊扯著嗓門喊:“伯母,來抓鴨子,吃了清涼去火。”

後來,母親沒有在開發區上班了,堂嫂也不養鴨了,她混得不錯的兒女們,把堂嫂接去城裡住了,讓她在子女身邊安享晚年。

有一次,我和母親談起了堂嫂,談起了她們那幾年的事,母親突然若有所思,說:“其實啊,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呢!”

“你奶奶是在生你三叔時難產去世的。你爺爺受不了這個打擊,幾天茶飯不思,是一個和你爺爺年齡相仿的鄰居經常來勸,說他還有幾個孩子呢!為了孩子們,一定要活下去哇!但你爺爺還是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

“那些日子,每天晚上,那個鄰居都會來我們家坐坐,有一句沒一句地和你爺爺說話,即使真的無話可說了,也要乾坐著,喝著悶茶,一直等到雞啼才走。”

“你爺爺後來說,如果沒有這個鄰居每晚來陪他坐一陣,也許,我們家就沒有今天。所以,你爺爺在世時常說,伸出手來可以扶人,拿出錢來可以幫人,人在遭難的時候,就是有人陪著說說話,也是能夠救人的。”

“那幾年,想著侄媳不容易,我就幫幫她。於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門,就是想讓她知道,有人仍在惦記著她。”

“嗯!”我鄭重地點點頭。確實,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也許不愁吃、不愁穿,卻在心裡深藏著一份痛苦和掙扎。他們所缺少的,也許只是陪他們坐一坐、聊一聊、說說話的人。甚至,在他們最寂寞的時候,能夠聽到“篤篤”的敲門聲,也是好的。

來源:三明日報 2017-10-11 08:39:43
敲門_敲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