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原文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閒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詩詞問答

問:《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作者是誰?答:辛棄疾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書法作品欣賞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月夜下的樓閣,飄滿秋天香味的院落,歡笑快樂的人們來來去去。是哪個人秋天一到就悲傷淒涼?當年的宋玉就悲傷到這樣。
吃飯喝酒要隨其自然,對歌舞享樂看得平常一般。問他有什麼可以悲傷之處?細細想想卻也有悲傷的時候:重陽節快到了,秋風秋雨使人感到格外淒涼。

注釋
踏莎行:詞牌名。節選自《淮海詞》。《踏莎行》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又有《轉調踏莎行》,雙調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韻。
篆(zhuàn)岡:地名,在帶湖旁。
宋玉:戰國時楚國的著名詩人,屈原的學生,其代表作《九辯》有句云:“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如許:如此。
隨分:隨意,任意。
等閒:平常,普通。
甚堪:什麼可以。
思量:細細想想。

詩文賞析

此詞作於公元一一九〇年(紹熙元年庚戌)八月十七日夜。篆岡,是辛棄疾在上饒的帶湖別墅中的一個地名。小酌,便宴。此詞就是在這次吟賞秋月的便宴上即興寫成的。  

上片寫帶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見出秋色之可愛,說明古人悲愁沒有多少理由。“夜月樓台,秋香院宇”二句對起,以工整清麗的句式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在清涼幽靜的篆岡,秋月映照著樹木蔭蔽的樓台,秋花在庭院裡散發著撲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來去”,轉寫景中之人,十分渾然一體。這七字除了一個名詞“人”之外,全用動詞與副詞,襯以一個結構助詞“地”,使得人物動態活靈活現,歡樂之狀躍然紙上。秋景是如此令詞人和他的賓客們賞心悅目,他不禁要想,為什麼自古以來總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當年宋玉大發悲秋之情,究竟為了什麼?  

上片末二句:“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用設問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見秋即悲的孱弱之情。宋玉的名作《九辯》中頗多悲秋的句子,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等等。辛棄疾這兩句,對此加以否定。應該說,當年宋玉之悲秋,是有一定緣由的,辛棄疾這裡不過是聊將宋玉代指歷來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筆勢,這是對古事的活用。由這兩句的語意看來,悲秋似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有敞開胸懷,縱情吟賞秋色才是通達的囉!每個讀者初讀到此,情不自禁地產生這樣的聯想,而順著作者這個表面的語調和邏輯繼續閱讀下去,思考下去。 

其實,作者的本意並不在此!讀了詞的下片讀者才知辛棄疾最終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過,他之所謂悲“秋”,已不同於傳統文人的純粹感嘆時序之變遷與個人身世之沒落,而暗含了政治寄託的深意。 

上片那些欲擒故縱的抒寫,乃是一種高明的蓄勢反跌之法。換頭三句“隨分杯盤,等閒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脈,把秋天寫得更使人留戀。秋夜不但有優美的自然景色,而且還有賞心悅目的好事,可以隨意小酌,可以隨便地欣賞歌舞,還有什麼值得悲傷的事呢?就這樣,在上片“是誰秋到便淒涼”一個問句之後,作者又在下片著力地加上了一個意思更明顯的反問,把自己本欲肯定的東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邊緣。末二句突然作了一個筆力千鈞的反跌:“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這一反跌,跌出了此詞悲秋的主題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極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盤推翻了。到此人們方知,一代豪傑辛棄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陽節快來了,那淒冷的風風雨雨將會破壞人們的幸福和安寧。  

“重陽節近多風雨”一句,化用北宋詩人潘大臨詠重陽的名句“滿城風雨近重陽”,這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的“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辛棄疾之所謂“風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氣候,也暗喻政治形勢之險惡。稼軒作此詞時,國勢極弱,國運日衰,而向來北兵也習慣於在秋高馬肥時對南朝用兵,遠的不說,公元一一六一年(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率三十二路軍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發動的。稼軒《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一闋就有“胡騎獵清秋”的警句。鑒於歷史的教訓,閒居帶湖的辛棄疾在密切注視政壇情況變化時,不會不想到邊塞的情況。此詞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局的憂慮之情。這首詞通過時節變化的描寫來反映對現實生活的深沉感慨,氣度從容;欲擒欲縱,文法曲折多變;巧妙採用前人詩句,辭意含蓄;通過比興等手法,寄託政治感想。

標籤:秋天寫景

詩詞推薦

  • 掃花游·西湖寒食

    吳文英宋代〕冷空淡碧,帶翳柳輕雲,護花深霧。艷晨易午。正笙簫競渡,綺羅爭路。驟捲風埃,半掩長蛾翠嫵。散紅縷。漸紅
  •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溫庭筠唐代〕鏡水夜來秋月,如雪,採蓮時。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維。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泗州東城晚望

    秦觀宋代〕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 山中雜詩

    吳均南北朝〕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洛橋晚望

    孟郊唐代〕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暮秋山行

    岑參唐代〕疲馬臥長坂,夕陽下通津。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辰。鶗鴂
  • 訴衷情·秋情

    吳文英宋代〕片雲載雨過江鷗。水色澹汀洲。小蓮玉慘紅怨,翠被又經秋。涼意思,到南樓。小簾鉤。半窗燈暈,幾葉芭蕉,客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月

    朱熹宋代〕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宋代〕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
  • 昔昔鹽

    薛道衡隋代〕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採桑秦氏女,織錦竇家妻。關山別盪子,風月守空閨。恆斂
  • 永遇樂·璧月初晴

    劉辰翁宋代〕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聲聲慢·壽魏方泉

    吳文英宋代〕鶯團橙徑,鱸躍蓴波,重來兩過中秋。酒市漁鄉,西風勝似春柔。宿春去年村墅,看黃雲、還委西疇。鳳池去,信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登單于台

    張蠙唐代〕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台。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 天門謠·牛渚天門險

    賀鑄宋代〕牛渚天門險,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霧斂,與閒人登覽。待月上潮,平波灩灩,塞管輕吹新阿濫。風滿檻,歷歷數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白帝城最高樓

    杜甫唐代〕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杖藜
  • 開愁歌

    李賀唐代〕秋風吹地百草乾,華容碧影生晚寒。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衣如飛鶉馬如狗,臨岐擊劍生銅吼。旗亭
  •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李煜唐代〕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
  • 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

    辛棄疾宋代〕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如雲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
  • 天仙子·淥水亭秋夜

    納蘭性德清代〕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蹙損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難睡。西風月落城烏起。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原文_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