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論選段

作者:佚名 朝代: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

《毛詩序》選段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論·論文》選段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詩品序》選段

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託詩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盪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

《與元九書》 選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題畫》畫竹題記一則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

《人間詞話》三則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詩詞問答

問:古代文論選段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古代文論選段寫於哪個朝代?答:未知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詩,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種表現形式,懷抱在心則為情感意志,用語言把它表現出來就是詩。情感在心裡激盪,就用詩的語言來表現它,用語言還表達不盡,便用咨嗟嘆息的聲音來延續它,咨嗟嘆息還不盡情,就放開喉嚨來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滿足,於是不知不覺手舞足蹈起來。

文章是關係到治理國家的偉大功業,是可以流傳後世而不朽的盛大事業。人的年齡壽夭有時間的限制,榮譽歡樂也只能終於一身,二者都終止於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樣永久流傳,沒有窮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於寫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見表現在文章書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辭,也不必托高官的權勢,而聲名自然能流傳後世。

至於那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酷寒,這是人有感於四季節令氣候並把它表現在詩歌里。在美好的集會時用詩來表現親近愉悅,離開群體用詩來表達哀怨。至於 楚國臣子離開國都,漢朝的嬪妃辭別宮廷,在邊關的客子衣裳單薄,閨中寡居的婦女眼淚哭盡;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辭官離朝,一去不返;女子有揚起蛾眉,入宮受寵,再次顧盼,傾國傾城;所有這種種情景,感動激盪人的心靈,如果不鋪陳詩句還能用什麼來抒發他的情義?如果不放聲歌唱還能用什麼來舒展他的情懷?所以說:詩可以結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使處境困難地位卑賤的人容易安心,使隱居避世的人消除苦悶,要想如此沒有比詩更好的了。

能夠打動人心的事物,沒有能超過情感的,沒有不是從語言開始的,沒有比聲音(韻律)更切合的,沒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可能有朋友覺得這樣解釋還是比較晦澀,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情感、語言、聲音韻律、道理這是打動人心的關鍵要素。

在江邊的私塾教書,每逢清秋,早晨常起來觀察竹子。這時,煙光、日影、露氣,都在疏枝密葉之間飄浮流動。於是,胸中情致勃動,就有了作畫的意念。其實,這時在腦海里映現的竹子,已經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於是趕快取硯磨墨,展開畫紙,乘興落筆,盡情揮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圖畫。這時,筆下所畫出來的竹子又不是腦海里映現的竹子了。總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遠超越下筆所畫的情像, 這是不變的法則。 表現在固定格式畫法之外的意趣神韻, 是一種超脫俗世所能領悟的化外機度, 只有在畫的世界才有這樣子的表現哪!

詞是要以境界為最高標準的。有境界的詞,就會有很高的格調,自然會出現有名的句子。

境界並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樂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種境界。所以(文章)能夠描寫真實的景物,真實的情感的,就稱為有境界,否則就稱為沒有境界。

從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人,沒有不經歷三種境界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境界。這些話都是大詞人才能作出來。但是根據這個意思解釋詩詞,恐怕晏同叔和歐陽修等人是不會贊同的。

注釋
江館: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勃勃:欲望強烈的樣子。這裡指作者“因景生情”所產生的創作活動。
倏:迅速,極快。
變相:變化出新的形象。變:變化。相:相貌,形象。這裡指畫出的竹子和構思時的不一樣,比構思時的又有創新。
意在筆先:作畫,作文,在下筆前先立意,先構思。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也有人認為是歐陽修所作。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
晏歐:晏同叔和歐陽修。

標籤:哲理

詩詞推薦

  • 晚步西園

    范成大宋代〕料峭輕寒結晚陰,飛花院落怨春深。吹開紅紫還吹落,一種東風兩樣心。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蘇軾宋代〕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論語十則

    佚名先秦〕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行路難·其一

    李白唐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 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
  • 君子行

    曹植兩漢〕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唐代〕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
  • 插秧歌

    契此〔五代〕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日喻

    蘇軾宋代〕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
  • 師曠撞晉平公

    韓非先秦〕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
  • 自遣

    羅隱唐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明日歌

    錢福〔明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若 一作:苦)朝看
  • 五月十九日大雨

    劉基明代〕風驅急雨灑高城,雲壓輕雷殷地聲。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墨池記

    曾鞏宋代〕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
  •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蘇軾宋代〕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學弈

    孟子先秦〕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承宮樵薪苦學

    佚名先秦〕承宮,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
  • 乞貓

    劉基明代〕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唐代〕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
  • 春有百花秋有月

    無門慧開禪師〔宋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 別子才司令

    方岳宋代〕不如意事常 * ,可與語人無二三。自識荊門子才甫,夢馳鐵馬戰城南。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
古代文論選段原文_古代文論選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