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作者:張先 朝代:宋代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游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詩詞問答

問: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作者是誰?答:張先
問: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張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先名句大全

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書法欣賞

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書法作品欣賞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吳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競賽著小龍船,遊春少女們成對地盪著竹鞦韆。有的在水邊採集花草天晚依舊留連。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來牽如蟻線。
游女們走了遠山逐漸昏暗,音樂停下庭院顯得寂靜一片。滿院子裡月光清朗朗的,只有無數的柳絮飄過得無影也無羈絆。

注釋
乙卯:指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
吳興: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二日,古人常在此節日掃墓、春遊。
舴艋(zé měng):形狀如蚱蜢似的小船。
吳兒:吳地的青少年。
競:指賽龍舟。
筍柱:竹竿做的柱子。
並:並排。
拾翠:古代春遊。婦女們常採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麗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時出遊郊野。
來不定:指往來不絕。
行云:指如雲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楊花:柳絮。

詩文賞析

此詞題為“乙卯吳興寒食”,既是一幅寒食節日的風俗畫,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靜的夕陽頌。詞的上片極寫節日的歡樂,下片寫歡樂後的幽靜。上片從一旁觀老翁的眼中寫出熱鬧景象,熱鬧的景象中仍含有寧靜的心情;下片幽靜的月色下特意寫了柳絮暗飄,亦可謂靜中有動。

開篇寫的是吳中健兒駕舞龍舟,水面飛駛競渡的壯觀場面。舴艋是江南水鄉常見的一種形體扁窄的輕便小舟,飾以龍頭,就是鄉民為節日臨時裝置的簡易龍舟,雖無錦纜雕紋,卻富鄉土特色。著一“競”字既寫出了划槳人的矯健和船行的輕疾,又可以想見夾岸助興的喧天鑼鼓和爭相觀看的男女老少。

寒食是古代女子的一個節日,這一天姑娘們特別高興,她們可以放下女紅,走出閨房,雙雙對對,打著鞦韆,盡興遊樂。“筍柱鞦韆游女並”句便說游女盪鞦韆。“筍柱”指竹製的鞦韆架。三、四句用一聯工整的對句描寫姑娘們拾翠、遊人們踏青,樂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見郊野草木競秀、春光明媚的誘人景色。“拾翠”原指採拾翠鳥的羽毛,語出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後亦泛指婦女水邊野外遊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遊覽。古代詩詞中常以踏青和拾翠並提,如吳融《閒居有作》:“踏青堤上煙多綠,拾翠江邊月更明”。這一聯泛寫寒食遊春的活動,與前面賽龍舟、打鞦韆相配合,有點有面,主次分明。詞之上片著重寫人事,通過熱鬧的場景,描寫春光的美好和遊人的歡樂。

下片轉為寫景,通過靜謐優美的夜景,反襯白晝遊樂的繁盛。一動一靜,互相映襯,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由動景換靜景,畫面跳躍很大,但過片卻很自然:“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前句說雲去山昏,遊人散後,郊外一片空寂,為上片作結。

後句說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清靜,一“靜”字又引出下面的景語。

結拍以寫景工絕著稱。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說:“張子野吳興寒食詞‘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余嘗嘆其工絕,世所傳‘三影’之上。”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見點點楊花飛舞;而花過無影,又顯得清輝迷濛,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層輕霧,別具一種朦朧之美。不僅如此,兩句還寓情於景,反映出作者遊樂一天之後,心情恬淡而又舒暢。詞人雖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愛遊春的熱鬧場面,又愛月夜的幽靜景色。他白晝,與鄉民同樂,是一種情趣;夜晚,獨坐中庭,欣賞春宵月色,又是一種情趣。

此詞是一篇韻味雋永的佳作。整首詞從熱烈歡快漸趨恬靜寧謐,成功地表達出一個有閒的耋耄老人所獨有的心理狀態。全詞情景交融,藝術效果頗佳。有人說其末句堪與使作者聞名於世的“三影”合稱“四影”,可謂深得此詞之妙。

吳興健兒駕著龍舟,在水面上疾馳。用毛竹做的鞦韆架上載著少女,宛若天仙。綠洲春色明媚,遊春的人兒興正高,夕陽西下,忘了回家。碧野青青花兒秀,踏青的人兒,來往游不定。 行雲飄去遠山暗,夕陽西下,遊春的人兒都不見,笙管息歌舞停,小池庭院寂無聲。中庭的夜晚,月色一片清明,無數楊花從空中飛掠而過,不曾留下一絲花影。

1;“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前句說雲去山暗,遊人散後郊外一片寂靜。為上片做結。後句說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寂靜,一個‘靜’字,又為下文寫景做了鋪墊。

2;。“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時已深夜,萬籟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時候,無數的柳絮飄浮空中,沒有留下一絲兒倩影。寫楊花在月下飄浮無影,既極言其小,更極言其輕。這裡寫“無影”是虛,寫無聲是實。這種無影有靜的寫法,令人玩味。

標籤:寒食節寫景

詩詞推薦

  •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歐陽修宋代〕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苹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陰行先唐代〕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寂寞風蟬至,連翩霜雁來。山棠紅葉下,岸菊紫花開。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 冀州道中

    王冕元代〕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水土或匪昔,禹貢書亦殊。城郭類村塢,雨雪苦載塗。叢薄聚凍禽,狐狸嘯枯株。寒雲
  • 折桂令·九日

    張可久元代〕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回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青陽渡

    佚名魏晉〕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鄭谷唐代〕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婆羅門引·春盡夜

    夏完淳明代〕晚鴉飛去,一枝花影送黃昏。春歸不阻重門。辭卻江南三月,何處夢堪溫。更階前新綠,空鎖芳塵。隨風搖曳雲,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戲答元珍

    歐陽修宋代〕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山行

    杜牧唐代〕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懷

    歐陽修宋代〕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鹿車終自駕,歸去潁東田。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春波軟盪紅樓

    吳錫麒清代〕春波軟盪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菸。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舊。可奈別離何,明朝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杜甫唐代〕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黃鸝並 * 愁濕,白鷺群飛大劇乾。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惟吾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採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蘇軾宋代〕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旅夜書懷

    杜甫唐代〕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

    辛棄疾宋代〕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如雲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
  • 田舍

    杜甫唐代〕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 蘇堤清明即事

    吳惟信宋代〕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蘭溪棹歌

    戴叔倫唐代〕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村夜

    白居易唐代〕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
  • 大德歌·冬景

    關漢卿元代〕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鴉。黃蘆掩映清江下,斜纜著釣魚艖。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原文_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