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小徑紅稀

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詩詞問答

問:踏莎行·小徑紅稀的作者是誰?答:晏殊
問:踏莎行·小徑紅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踏莎行·小徑紅稀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晏殊的名句有哪些?答:晏殊名句大全

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書法欣賞

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書法作品欣賞
踏莎行·小徑紅稀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小路旁的花兒日漸稀少,郊野卻是綠意盎然,高高的樓台在蒼翠茂密的樹叢中若隱若現。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好似那濛濛細雨亂撲人面。
黃鶯躲藏在翠綠的樹葉里,紅色的帘子將飛燕阻隔在外,爐香靜靜燃燒,香菸像遊動的青絲般緩緩上升。醉酒後從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幽深的庭院。

注釋
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踏雲行”“瀟瀟雨”等。雙調小令,《張子野詞》入“中呂宮”。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韻。四言雙起,例用對偶。
紅稀:花兒稀少、凋謝。意思是到了晚春時節。紅:指花。
高台:高高的樓台,這裡指高樓。陰陰見:暗暗顯露。陰陰:隱隱約約。
不解:不懂得。
蒙蒙:形容細雨。這裡形容楊花飛散的樣子。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意謂鶯燕都深藏不見。這裡的鶯燕暗喻“伊人”。
遊絲轉:煙霧旋轉上升,像遊動的青絲一般。

詩文賞析

此詞描繪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下片寫院內景,最後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繪一幅具有典型特徵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稀疏,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樹木繁茂成蔭,一片幽深。“紅稀”“綠遍”“樹色陰陰”,標誌著春天已經消逝,暮春氣息很濃。三句所寫雖系眼前靜景,但“稀”“遍”“見”這幾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展的進程和動態。從“小徑”“芳郊”“高台”的順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所寫的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裡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富有生趣。“蒙蒙”“亂撲”,極富動態感。“行人”二字,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面對室內景象的描寫。著“藏”“隔”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閒靜之狀。

“爐香靜逐遊絲轉”寫如此閒靜的室內,香爐里的香菸,裊裊上升,和飄蕩的遊絲糾結、繚繞,逐漸融合一起,分不清孰為香菸,孰為遊絲了。“逐”“轉”二字,表面上是寫動態,實際上卻反托出整個室內的寂靜。“逐”上著一“靜”字,境界頓出。

結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跳開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原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裡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後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賀鑄《薄倖》詞“人間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標籤:婉約春天寫景抒情

詩詞推薦

  • 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納蘭性德清代〕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余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莫道不淒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鴻雁

    佚名先秦〕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
  • 初夏

    朱淑真宋代〕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李清照宋代〕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玉鴨熏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梅

    李清照宋代〕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東禪莊院

    蘇軾宋代〕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去年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李煜唐代〕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蘇軾宋代〕柏台霜氣夜淒淒,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驚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歲
  • 田園樂七首·其四

    王維唐代〕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憶江南

    李煜五代〕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多少淚,沾袖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滴,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入彭蠡湖口

    謝靈運南北朝〕客游倦水宿,風潮難具論。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乘月聽哀狖,浥露馥芳蓀。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千念
  •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李賀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讀書

    柳宗元唐代〕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縹帙各舒散,前後互相逾。瘴痾
  • 高冠谷口招鄭鄠

    岑參唐代〕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雲。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 春日

    吳錫疇宋代〕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一窗草憶濂溪老,五畝園思涑水翁。無賦
  • 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

    蘇軾宋代〕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
  • 日出行 / 日出入行

    李白唐代〕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裴徊。草不謝榮
  • 贈韋侍御黃裳二首

    李白唐代〕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
  • 菩薩蠻

    沈會宗宋代〕落花迤邐層陰少,青梅競弄枝頭小。紅色雨和煙,行人江那邊。 好花都過了,滿地空芳草。落日醉醒問,一春無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
  • 長歌行

    陸游宋代〕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猶當出作李西平,手梟逆賊清舊京。金印煌煌未入手,白髮種種來無情。成都
踏莎行·小徑紅稀原文_踏莎行·小徑紅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