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作者:孔融 朝代:魏晉

原文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為始滿,融又過二。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於孫氏,妻孥湮沒,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能傷人,此子不得復永年矣! 

《春秋傳》曰:“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今孝章,實丈夫之雄也,天下談士,依以揚聲,而身不免於幽縶,命不期於旦夕,是吾祖不當復論損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絕交也。公誠能馳一介之使,加咫尺之書,則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謗前輩,或能譏評孝章。孝章要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稱嘆。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絕足也。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昭王築台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向使郭隗倒懸而王不解,臨溺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稱引,自公所知,而復有雲者,欲公崇篤斯義也。因表不悉。

詩詞問答

問:《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作者是誰?答:孔融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如果光陰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樣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歲的年齡。您是剛滿,而我卻已經超過兩歲了。國內的相識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會稽的盛孝章還活著。他受到東吳孫氏政權的困辱,妻子兒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單無助的一個人,處境非常危險,心情十分痛苦。假使憂愁可以損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長壽了。
  《春秋傳》里說:“諸侯之間有相互併吞的,齊桓公沒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種羞恥。”盛孝章確實是當今男子中的豪傑,天下一些善於言談議論的人,常要依靠他來宣揚自己的名聲,而他本人卻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應該談論朋友好壞的問題,也無怪朱穆所以要寫他的《絕交論》了。您如果能趕快派遣一個使者,再帶上一封簡訊,就可以把孝章招來,而交友之道也可以發揚光大了。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說前輩的壞話,或許有人會對孝章加以譏諷評論。總的說來孝章是一個盛名天下、為天下人所稱賞讚美的人。燕君購買駿馬的屍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賓士,而是通過它來招致千里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復漢朝王室,使將要覆滅的政權重新安定下來。天下要安定,關鍵在於得到賢才。珠玉不生腳,卻能夠到人的身邊來,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們,賢士們生了腳卻不來,是君王不求賢的緣故。燕昭王築了黃金台來尊崇郭隗,郭隗雖然是一個才能不高的人,但卻得到厚待,終竟能傳播明主的誠心,所以樂毅從魏國前去,劇辛從趙國前去,鄒衍從齊國前去。假如當初郭隗處於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幫助他,正像落水將要淹死的時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賢士也都將遠走高飛,沒有肯到北方燕國來的人了。上面所說的一些事情,本來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還是要再說一下,無非是想提請您對交友之道加以重視罷了。實在不能詳盡地表達我的意思。

注釋
(1)居:指停留。
(2)公:指曹操。始滿:剛滿。這裡指剛滿五十歲。
(3)過二:超過兩歲。
(4)零落:凋落。這裡指死亡。
(5)其人:指盛孝章。孫氏:指東吳孫氏政權。孫策平吳後,對英豪多所殺戮,盛孝章為當時名士,孫策也很忌恨他。但孫策死於200年(建安五年),該文作於204年(建安九年),則殺盛孝章者當為孫權。
(6)妻孥(nú奴):妻子兒女。湮(yān煙)沒:埋沒。指喪亡。
(7)永年:長壽。
(8)《春秋傳》:闡明《春秋》經義的書。這裡指《公羊傳》。
(9)“諸侯”三句:見《公羊傳·僖公元年》。前659年(僖公元年),狄人出兵滅邢。齊桓公當時居霸主地位,未能發兵救援,自己感到羞恥。所以《春秋》作者有意為他隱諱,於這一年只寫上“邢亡”兩字,而不寫亡於誰手。文章引用這幾句話的意思是以曹 * 齊桓公,暗示他拯救孝章是義不容辭的事。
(10)談士:善於言談議論的人。
(11)幽執:指被囚禁。
(12)吾祖:指孔子。孔融是孔子後裔,故稱。論損益之友:《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3)朱穆:字公叔,東漢時人。他有感於當時不講交友之道的衰敗風俗,寫了《崇厚論》、《絕交論》兩篇文章,表示對世風的不滿。
(14)介,一個。
(15)咫(zhǐ止):古以八寸為咫。
(16)要:總要,總括來說。
(17)九牧: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州長稱牧伯,所以稱九州為九牧,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18)“燕君”句:《戰國策·燕策》:“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馬死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市:買。
(19)絕足:絕塵之足。指賓士時足不沾塵的千里馬。孔融引用燕君市駿馬骨的故事,是要曹操招致盛孝章。以為縱然孝章不是絕頂賢才,但把他招來可以得到好賢的名聲,天下賢才必能接踵而來。
(20)宗社:宗廟和社稷。指國家政權。“宗廟”是皇帝祭祖宗的地方,“社稷”是皇帝祭天地的地方。絕:斷絕。祭祀斷絕即意味政權覆滅。
(21)正:扶正,安定。
(22)“珠玉”二句:語本《韓詩外傳》卷六:“蓋胥謂晉平公曰:‘夫珠出於江海,玉出於崑山,無足而至者,由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脛(jìng敬):小腿。這裡指腳。
(23)昭王:燕昭王姬職(前311—前279在位)。燕昭王渴望賢者,以報齊國破燕之仇,請謀臣郭隗推薦,郭隗說:“只要你尊重國內賢人,天下賢士必會聞風而來。”昭王說:“那么我該從誰開始呢?”郭隗說:“請從我開始。我尚且受到尊重,何況比我更高明的賢士呢?”於是昭王就為他修建宮室,並以師禮相待。又相傳昭王在易水東南筑黃金台,置千金於台,招納天下賢士。
(24)大遇:隆重的待遇。
(25)明主之至心:指燕昭王招用賢才的至誠之心。
(26)樂毅:魏國人,燕昭王任為上將軍,曾為燕伐齊,破齊七十餘城。
(27)劇辛:趙國人,有賢才,跟樂毅一起合謀破齊。
(28)鄒衍:齊國人,主張大九州說,燕昭王以師禮相待。
(29)向:從前。倒懸:倒掛著。比喻困苦危急。
(30)首:向。
(31)稱引:指信中論說、引述的事情。
(32)自:本來。
(33)崇篤:推崇重視。斯義:指交友、招納賢才的道理。
(34)不悉:不能詳盡。舊時書信結尾常用的套語。

詩文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又名《與曹公論盛孝章書》,是204年(漢獻帝建安九年),孔融任少府時向曹操推薦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名憲,會稽人,也是漢末名士。曾任吳郡太守,因病辭官家居。孫策平吳後,對當時名士深為忌恨,孝章因此曾外出避禍。孫策死後,孫權繼續對其進行迫害。孔融與孝章友善,知道他處境危急,所以特地寫了這封信,向當時任司空兼車騎將軍的曹操救援。曹操接信後,即征孝章為都尉,征命未至,孝章已為孫權所害。文章敘述了孝章所處的艱難處境,並引用歷史上重用賢才的故事,從交友之道和得賢之重要來打動對方,辭意懇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量。

標籤:哲理

詩詞推薦

  • 常棣

    佚名先秦〕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 論語十則

    佚名先秦〕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外科醫生

    江盈科〔明代〕有醫者, 自稱善外科。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請酬。裨將曰:“
  • 題花山寺壁

    蘇舜欽宋代〕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蘇軾宋代〕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為學一首示子侄

    彭端淑〔清代〕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
  • 子產論政寬猛

    左丘明先秦〕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
  • 鄒忌諷齊王納諫

    劉向兩漢〕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
  • 滿江紅·東武會流

    蘇軾宋代〕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鄭淇水入城。東武城南,新堤固、漣漪初溢。隱隱遍、長林高阜,
  • 虎求百獸

    劉向兩漢〕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次北固山下

    王灣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唐代〕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八陣圖

    杜甫唐代〕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一作: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暮春即事

    葉采宋代〕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宋代〕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大瓠之種

    佚名先秦〕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
  • 寶繪堂記

    蘇軾宋代〕  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於物,雖微物
  • 兼愛

    墨子先秦〕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
  •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李白唐代〕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
  • 日喻

    蘇軾宋代〕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或告之
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原文_論盛孝章書 / 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