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舊遊(別黃澹翁)

作者:吳文英 朝代:宋代

憶舊遊(別黃澹翁)原文

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隨人去天涯。
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裹啼鴉。
賦情頓雪雙鬢,飛夢逐塵沙。
嘆病渴淒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
西湖斷橋路,想系馬垂楊,依舊敧斜。
葵麥迷1*1煙處,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
故人為寫深怨,空壁掃秋蛇。
但醉上吳台,殘陽草色歸思賒。

詩詞問答

問:憶舊遊(別黃澹翁)的作者是誰?答:吳文英
問:憶舊遊(別黃澹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憶舊遊(別黃澹翁)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吳文英的名句有哪些?答:吳文英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送人南浦還算不上痛苦,更痛苦的是、送春隨人去天涯。枝上一點殘花都飛盡,葉肥陰綠暗裡聞啼鴉。賦詩吟情頓使雙鬢雪白,飛夢逐塵遠渡江沙。嘆病渴淒涼人消瘦,恨分香人遠,兩地獨看花。
想西湖斷橋路邊,曾經系馬的垂楊依舊搖盪枝斜。菟葵燕麥 * 霧,問離巢的孤燕,將要飛棲誰家? 故人為我寫下深深的離怨,題詩空壁運筆揮掃若秋蛇。且登上吳地的高台醉飲,夕陽草色將伴隨你遠遠歸來呀。

注釋
憶舊遊:詞牌名,又稱。雙調,以周邦彥《憶舊遊·記愁橫淺黛》為正格,此詞為變格。此詞上片十句,押四平韻,五十一字;下片同,共一百零二字。黃澹(dàn)翁:名中,作者好友,《陽春白雪》中有其詞《瑞鶴仙》一首。
苦送春、隨人去天涯:可能本自王觀《卜運算元》“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片紅:指春花。
正陰陰潤綠,暗裡啼鴉:指樹正枝葉濃密翠綠,鴉在人看不到的地方鳴啼。
雪:這裡用為動詞,使……變白。
病渴:指患酒渴病。司馬相如有消渴疾,常稱病不朝,臥於茂陵。
分香瘦減:指因分別而腰圍消瘦。
斷橋:在西湖上,唐·張祜《題杭州孤山寺》:“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
欹(qī)斜:傾斜。
葵麥 * 處:指兔葵燕麥在淡煙中淒迷一片。葵麥,即“兔葵燕麥”。
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對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化用。
空壁掃秋蛇:指揮毫題璧,筆勢如龍蛇飛舞。秋蛇,字跡盤曲。
吳台:指古代吳都所在地(今蘇州)的台苑池。
歸思賒(shē):即歸思十分強烈。賒,長,遠。

詩文賞析

作者一生未曾及第,與仕途無緣。曾游仿蘇杭借寄人家門客,並解結識了好友黃澹翁。該詞為作者秋日離別之作。憶舊遊入越調。正格雙調一百零二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此調為變體。開端不用領格字,改為上二、下三,改二、三句為八言一句,過片二字減去一韻。過片二字不叶韻。

上闋“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隨人去天涯。”寫春花已去、人也去,送人苦,秋天送人更苦。情景交融。“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裡啼鴉。”繼續寫景鋪墊,落紅的顏色感官、寒鴉的聲音感官,一起惹弄詩人的情緒。“賦情頓雪雙鬢,飛夢逐塵沙。”則用誇張的手法對愁思抒懷。雙鬢如雪,固然不是僅僅此次送別的哀思,作者在送人之時,更加聯想到的是自己一生已經大半,青年時的夢想還未曾實現。該句承前啟後,到此筆鋒一轉,開始著重敘寫自己的境況。“嘆病渴淒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敘說埋怨自己與友人分別後,再也無人與之陪伴,與之交心同游。

下闋緊跟倆句排比,開始回憶當年與友人一起到訪同游之地。“西湖斷橋路,想系馬垂楊,依舊欹斜”用西湖斷橋、系馬楊柳,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然而如今,系馬之處,空無一人,不由使人觸景空嘆。“葵麥 * 處,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則借用了《詩經·黍離》借的意象。“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同時麥田,同時孤獨。“故人為寫深,空壁掃秋蛇。”說明自己是在悵惘,開始以題壁的方式來宣洩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委蛇的字跡,將內心的情感暴露無餘。全詞末句“但醉上吳台,殘陽草色歸思賒”再次寫景,以景收尾,題詞已盡,然而情思卻更加綿長無窮。

標籤:離別

詩詞推薦

憶舊遊(別黃澹翁)原文_憶舊遊(別黃澹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