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塔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屈原塔原文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詩詞問答

問:屈原塔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屈原塔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蘇軾屈原塔書法欣賞

蘇軾屈原塔書法作品欣賞
屈原塔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麼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飢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
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划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捨,不願意與這個世間告別。
南賓縣之前屬於楚地,山上有留下來的古塔。
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
古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壽好還是死亡好。
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
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

注釋
楚:楚國,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帶,也泛指南方。
屈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公元前340年,死於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相傳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歇:停止,休止。《說文》:歇,息也。
精魂:精神魂魄。
滄江:泛指江河,江流,因為水為蒼色,所以稱“滄江”。滄,水深綠色,通“蒼”。
投飯:投下飯食餵河裡的生物讓它們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遺體。古時荊楚之人有在農曆五月初五將煮好的糯米飯和蒸好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習俗。
饑渴:飢餓的魚龜蝦蟹,屬偏義複詞,特指“飢”。
就死:赴死。就,即也。
眷眷:依戀反顧貌,帶不捨之意。
決:別也。
南賓:忠州南賓縣,如今的四川豐都。當時詩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經此地。
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
淪滅:消亡,消失。淪,沒也。
此事:指詩人猜測造塔原因這件事。
考:老,長壽。《說文》,考,老也。七十曰老。《說文序》中提到“考”屬轉注(古代造字方法之一)字,“考老是也”,正好呼應前句的“誰不死”,並與後面的“折”產生對比,兩字才可以相較。
折:斷,指死亡。
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懷王信任擔任三閭大夫。
死節:為了保全氣節、節操赴死。《楚辭 九章》:或忠信而死節兮。

詩文賞析

和劉禹錫一樣,蘇軾也歷經貶謫,在一肚子不合時宜的心境中度過人生的大半光陰。不過寫作此詩的嘉祐四年(1059),蘇軾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士,兩年前剛以21歲的年齡成為進士。本年冬蘇軾侍父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看到這個與屈原毫無關係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驚異之餘便寫下了上面這首五言古詩。詩分三段: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係,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讚美屈原不苟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相比楚地民俗來,更觸動蘇軾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紀實性的敘寫中展開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飯和競渡不是呈現為娛樂化的熱鬧的民俗場景,而是祭祀與追懷的真正儀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強烈的情緒活動。作者一再用反襯的筆法來強化議論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決絕與世人眷懷之不絕,如事之無憑與人情之殷切,富貴之短暫與聲名之無窮,世人之澌滅與屈原之不朽,最終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一聯貫之,屈原持志之高潔與自己的無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首詩就像是一個預言,宣示了作者未來的志節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後來蘇軾畢生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生活理想,身處逆境而不妥協苟合,同時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始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標籤:端午節懷古

詩詞推薦

  • 吊岳王墓

    高啟明代〕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班師詔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宮。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棲霞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庾信南北朝〕蕭條亭障遠,悽慘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馬嵬

    袁枚清代〕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墨池記

    曾鞏宋代〕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
  • 冬節後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

    沈約南北朝〕廉公失權勢,門館有虛盈。貴賤猶如此,況乃曲池平。高車塵未滅,珠履故餘聲。賓階綠錢滿,客位紫苔生。誰當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宋代〕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六么令·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

    李綱宋代〕長江千里,煙淡水雲闊。歌沉玉樹,古寺空有疏鍾發。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
  • 卜運算元·千古李將軍

    辛棄疾宋代〕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芸草去陣根,筧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捨我其誰
  • 端午

    文秀唐代〕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雙調】蟾宮曲 東皇太乙前九首(以楚辭九歌品成)

    阿魯威元代〕穆將愉兮太乙東皇,佩姣服菲菲,劍珥琳琅。玉瑱瓊芳,烝餚蘭籍,桂酒椒漿。揚枹鼓兮安歌浩倡,紛五音兮琴瑟
  • 小重山 端午

    舒頔元代〕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
  •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杜甫唐代〕簡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爐。寒天留遠客,碧海掛新圖。雖對連山好,貪看絕島孤。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壺。方丈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八陣圖

    杜甫唐代〕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一作:名高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同州端午

    殷堯藩唐代〕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梁甫吟

    佚名兩漢〕步出齊城門,遙望盪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一朝
  • 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二

    杜甫唐代〕秦州城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 詠史

    龔自珍清代〕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田橫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
  • 澡蘭香 淮安重午

    吳文英宋代〕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雲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
  • 海上

    顧炎武清代〕長看白日下蕪城,又見孤雲海上生。感慨河山追失計,艱難戎馬發深情。埋輪拗鏃周千畝,蔓草枯楊漢二京。今日
屈原塔原文_屈原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