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晚秋夜原文

碧空溶溶月華靜,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
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

詩詞問答

問:晚秋夜的作者是誰?答:白居易
問:晚秋夜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晚秋夜是什麼體裁?答:七古
問: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晚秋夜書法欣賞

白居易晚秋夜書法作品欣賞
晚秋夜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寬廣夜空明月高懸靜寂無聲,月光下只有愁人獨自徘徊,形單影隻。
盛開後漸漸凋零的菊花倚著稀疏的籬笆,枯敗的梧桐樹葉飄落寒井之上。
塞外飛鴻感到晚秋已盡,急速的由北向南飛去;鄰居的雞啼推遲因為它知道晝短夜長。
積聚著情感不說話,徒然思索著,風兒吹落露珠,打濕衣襟,感到一陣涼意。

注釋
溶溶:寬廣的樣子。
寒井:井下寒涼。
塞鴻:塞外的鴻雁。
凝情:情意專注。

詩文賞析

歷代詩家慣將白居易、元稹看成一個詩派,而以通俗歸結。其實,元、白雖以通俗而馳譽詩壇,但他倆的氣質、性格、興趣、愛好、習慣、出身、經歷不同,其詩風亦迥然有別。蘇軾曾說:“元輕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謂輕,並非輕薄、輕佻,而是輕淺、輕艷。它雖也尚俗,但色澤鮮麗,色彩斑斕,兼纖穠、繁縟之美;而白居易則崇尚一個淡字。因此元稹為艷俗,白居易為淡俗。元長於塗色,白擅於白描。清代詩評家田雯在《古歡堂集》中評:“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所以,白詩的通俗是淺、淡、清,這與元詩的輕、濃、艷大不相同。白居易也直言不諱地稱他自己“詩成淡無味,多被眾人嗤”(《自吟拙什因有所懷》)。淡,正是白詩的一大特點。它淡而有味,極有韻致。不僅如此,白居易不但宣稱他的詩風崇尚一個淡字,同時,又公開地排斥一個艷字。但這種艷,並非綺麗、纖穠,而是一種 * 之風,因此他在給元稹的詩序中聲稱他的詩“淫文艷韻,無一字焉”(《和答詩十首序》)。在寫給皇帝的《策林》中,他也強調“刪淫辭,削麗藻”。在白居易的詩中,雖偶見綺麗,但並不占主導地位。《晚秋夜》就是一首融通俗、綺麗於一體的佳篇。它的特點可用淺、淡、清、麗來概括。

所謂淺,就是淺顯通俗,琅琅上口,不飾典故,不用奧語;所謂淡,就是輕輕入之,淡淡出之,不著濃彩,不用艷詞;所謂清,就是氣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謂麗,就是容光煥發,天真純淨,文采斐然,姿容秀美。首聯寫寬廣的碧空中,高懸著一輪明月,皎潔華美,靜寂無聲,把讀者帶入一個浩渺無垠、明媚清朗、寧靜深邃的境界中。月下凝思,遙視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從中來,憂思縈懷,然而對月無言,惟有形影相弔而已。在這裡,詩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獨的心境。這種心境與靜謐的月夜在基調上是非常吻和的。頷聯寫菊花開放,論常理,秋菊獨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時卻是殘菊花開,還依傍著稀疏的籬笆,可見凋謝之期已不遠了。然而,尚可支撐些時日,至於衰老的梧桐,卻已抵擋不住寒氣的侵襲,葉子已紛紛凋零,飄落在寒井之上了。這裡,以“花開”對“葉下”,“殘菊”對“衰桐”,“傍疏籬”對“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種淒寂寒冷的氣氛。雖系寫景,卻暗寄著愁情,且與首聯寫的“愁”字相呼應。頸聯由植物轉入寫動物。塞外飛鴻,為了躲避寒冷的侵襲,疾速地飛過長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盡;由於晝短夜長,鄰居的雞啼也推遲了。這裡,以“塞鴻飛急”對“鄰雞鳴遲”,以“覺秋盡”對“知夜永”,以反襯晚秋夜的寒冷,從而把詩情深化到一個更新的境界。尾聯又回到寫人上來。這就是首聯所寫的“愁人”,他“凝情不語”,寂寞淒清。就在他思緒萬千之際,蕭瑟的秋風,陣陣吹來,拂在白露上,冷氣襲人,衣不勝寒。

俗與雅,沒有明確界限,而是相反相成的。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方為上乘。黃庭堅強調過“以俗為雅”(《再次楊明叔韻·引》),吳訥也注重“由俗入雅”(《文章辨體序說》)。而化俗為雅關鍵在於一個化字。唐代詩評家張為在《詩人主客圖序》中將元稹看成是“上入室”者,而“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即將元、白都視為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詩人。可見雅,並不排斥通俗的。至純的雅,往往古奧、凝重,而缺乏明了性和民眾性;如雅中含俗、寓俗於雅、由雅返俗,則無俗的痕跡,卻有俗的滋味,無俗的外形,而有俗的神韻。這種俗,是雅的極致,也是俗的極致。因為它已非純粹的俗,而是含雅之俗,這就高於一般的俗。《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賞的傑作。正如清代詩評家葉燮在《原詩》中評論說:“白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此詩就是如此。

詩詞推薦

  • 好事近·湓口放船歸

    陸游宋代〕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苹紅蓼,映一蓑新綠。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
  • 田舍

    杜甫唐代〕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 春曉

    孟浩然唐代〕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湘江秋曉

    劉道著〔清代〕爽氣薦金風,新涼入衣袂。朝露流青桐,旭日光生媚。軒窗坐臨江,煙影浮輕翠。竹樹帶飛嵐,荇藻俱明麗。雙鷗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李清照宋代〕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憶仙姿·蓮葉初生南浦

    賀鑄宋代〕蓮葉初生南浦,兩岸綠楊飛絮。向晚鯉魚風,斷送彩帆何處?凝佇,凝佇,樓外一江煙雨。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友人

    李白唐代〕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七日夜女歌·其二

    佚名〔〕長河起秋雲,漢渚風涼發。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竹枝詞二首

    黃庭堅宋代〕撐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頭。鬼門關外莫言遠,五十三驛是皇州。
  • 踏莎行·候館梅殘

    歐陽修宋代〕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
  •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

    吳文英宋代〕闌乾獨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雲去急。霜花強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
  • 酌酒與裴迪

    王維唐代〕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世事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永嘉綠嶂山

    謝靈運魏晉〕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澗委水屢迷,林迥岩逾密。眷西
  •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李煜唐代〕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楞簾珠箔,惆悵卷金泥。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菸草低迷。爐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長相思·山一程

    納蘭性德清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長安春望

    盧綸唐代〕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誰念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茶瓶兒·去年相逢深院宇

    李元膺宋代〕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縷》。歌罷花如雨。 翠羅衫上,點點紅無數。 今歲重尋攜手處,空物是人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懷二首

    黃庭堅宋代〕秋陰細細壓茅堂,吟蟲啾啾昨夜涼。雨開芭蕉新閒舊,風撼篔簹宮應商。砧聲已急不可緩,檐景既短難為長。狐裘
  • 折桂令·九日

    張可久元代〕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回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晚悲懷

    李覯宋代〕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數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春水別來應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壺中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
晚秋夜原文_晚秋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