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52年>> 11月1日

美國進行第一顆氫彈試驗。

1952年11月1日

   1949年9月23日,蘇聯政府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從而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對美國朝野震動很大,美國空軍原以為蘇聯只有到1952年才有製造出第一顆核子彈。
美國科學家泰勒認為這是動員政府製造氫彈的極好機會,他首先在加利福尼亞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伯克利輻射實驗室的勞倫斯、化學家拉蒂默和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路易斯·阿爾瓦雷斯(他們都參加過曼哈頓計畫的工作),於1949年 10月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聚會,詳細討論了氫彈的製造問題,充分估計了幾個關鍵性的問題給氫彈製造帶來的困難。第一,新的方程式用常規方法根本算不出來。對氫彈複雜裝置的每一個步驟都要作出驚人的次數的精確運算,以測定它對炸彈內部數以百萬計的細小部件的影響,但人的大腦難以應付。第二,需要有幾百萬度高溫才能引爆氫彈,投向廣島的那種核子彈不適用,需要製造一種專門核子彈作引爆物,這勢必將影響美國核子彈的生產能力。第三,氫彈的真正炸藥是氫和氫的同位素氖,氖在自然界裡並不存在而且衰變很快。只有在一種專門設計的重水反應堆里,通過鈾和中子核反應才能產生氖。然而氫和氖在常溫下都是氣體,因此在引爆之前,必須保持近乎絕對零點,即攝氏零下273度,因此就需要龐大的製冷設備。
他們決定尋找製造氫彈的支持者,他們找到的第一位強有力的支持者,是美國海軍預備役少將劉易斯·史特勞斯,他是原子能委員會5個理事中的一個(其餘4個都反對)。他們還在爭取改變其他人的看法。如國會原子能聯合委員會主席麥克馬洪參議員、國務院政策規劃室主任保羅·尼采、國防部長路易斯·詹森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泰勒他們堅持說,美國的威望依賴於美國的技術優勢,如果蘇聯人製造了第一顆聚變炸彈,美國就會丟臉。通過遊說,泰勒在政界和軍方找到了支持者。1950年1月13日,奧馬爾·布雷德利以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名義,提出要製造氫彈。這個月,臭名昭著的麥卡錫主義出籠。在布雷德利作出決定後第四天,從英國傳來有利於氫彈製造者的訊息,英國核科學家富克斯被指揮犯有叛國罪,理由是他將核技術出賣給了蘇聯。這一事件意味著蘇聯將與美國展開競爭,因而更加強了美國政府製造氫彈的決心。1月31日,由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詹森和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利連撒爾組成三人特別專設委員會,研究是否製造氫彈問題。在表決中,反對製造氫彈的利連撒爾被擊敗。當天下午,杜魯門總統宣布了製造氫彈的決定。
杜魯門的決定,遭到以美國科學界三巨擘——愛因斯坦、奧本海默和哈佛大學校長詹姆斯·科南特為中心的科學家的強烈反對,美國科學家協會抨擊政府表面上用緩和來尋求和平,實際上是依賴於炸彈的破壞力。在康奈爾大學的漢斯·貝提領導下,12名美國高級物理學家發表了一份號召書,指出:“我們認為不管一個國家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它都無權使用這種炸彈。這種炸彈已非戰爭中使用的一種武器,而是滅絕整個人類的手段。”愛因斯坦散發了一份舉世矚目的聲明,指出氫彈因其放射性有可能一舉毀滅一切生命,這位偉人認為,“用全面武裝達到軍事安全的思想在戰爭技術現有的水平下乃是一種可悲的幻想。”他覺得,軍備競爭已達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奧本海默和科南特要求辭去總統的總顧問委員會的職務,由於愛因斯坦、奧本海默反對製造氫彈,後來竟遭到了美國政府的政治迫害。
原子科學家們的強烈反對,並沒有阻止美國政府繼續製造氫彈,隨著時間的推移,製造技術的難關也在一一突破,1950年6月韓戰爆發,許多持反對態度的美國科學家轉而參加氫彈的研製工作。這樣,研製進程加快了,首先,建立了一大批重水反應堆,它們不僅能生產普通核子彈需要的鈽,而且也能生產氫彈所需的氖。將過去的核子彈作了重大改進,發展了能引爆氫的一種新型核子彈。1951年春,計算機專家約翰·馮·諾伊曼研製成功了一種新型“高速電子數字計算機”,解決了熱核炸彈的特殊數學問題。也在這個時候,斯但·烏蘭姆和泰勒解決了氫彈的引爆問題。這年5月,美國製造了以核子彈為點火裝置的氫彈。
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埃盧蓋拉布小島首次爆炸試驗成功。美國在1952年11月試驗的氫彈採用的是液體重氫和三重氫的“溫式燃料”。這種氫彈體積龐大,難以實用,後來,第一顆“乾式”氫彈又在洛斯阿拉莫斯研製成功。1954年3月1日,在太平洋畢基尼島上又試驗成功,它的威力相當於1千5百萬噸TNT火藥,是投到廣島核子彈威力的750倍。由於這個氫彈外側覆蓋一層鈾,外側鈾在爆炸的時候吸收中子而分裂成為放射性微塵——“死灰”,它可以飛散到200公里以外危害人的生命。氫彈的第一批犧牲品又是日本人,當時在離爆炸中心200公里處,有一艘名叫“福龍丸”的日本漁船正在作業,由於受到放射性塵埃污染之害,船上23人回家後,其中1人死亡,其餘的成了殘廢。
艾森豪在1953年1月,許諾使用戰略武器“光榮地結束韓戰”的支票換取選票,當上了美國總統。他上台後,變本加厲地推行前總統的國防政策和戰略方針,1954年春,美國連續3次成功地爆炸了以固態氖化鉀為聚變材料的氫彈。在這一連串的爆炸聲中,泰勒成了紅極一時的人物。這位於1908年出生於布達佩斯的核科學家由此被人稱為“氫彈之父”。

11月1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