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薪之議

負薪之議怎么寫好看

負薪之議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負薪:背柴,指地位低微的人。負薪之議,建議人自謙之意,表示自己的意見不值得重視。班固(32-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陽市東北)人,史學家班彪子,著有名著《漢書》。班固少時即能屬文誦詩賦,青年時期,又博覽史籍及百家之言。明帝初,東平王輔政,特開東閣,延攬人才以提高聲譽。當時班固即上書劉蒼,推薦了不少人才。他在奏記中說:“將軍您負有千年的重任,效法聖人的舊跡,以遠大抱負總攬朝政,篤信《六經》,明辯是非,求善不厭,既能採納狂妄者的合理主,又能聽取地位卑賤者的議論。”

【出典】:

後漢書》卷40第1331頁《班彪列傳》“將軍擁千載之任,躡先聖之蹤,體弘懿之姿,據高明之勢,博貫庶事,服膺六藝,白黑簡心,求善無厭,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

【例句】: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袁紹傳上》:“臣以負薪之資,拔於陪隸之中。”


偏正 負薪,卑賤的人。地位卑微者的議論。《後漢書·班固傳》:“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多用於議論方面。

詞語分解

  • 負薪的解釋 .背負柴草。謂從事樵採之事。《禮記·曲禮下》:“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 唐 杜甫 《負薪行》:“十有 * 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
  • 議的解釋 議 (議) ì 意見,言論:議論。提議。建議。 討論,商量:商議。會議。協定。議案。議決。議價。 評論是非,多指責備:非議。恐招物議。 舊時文體的一種,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奏議。駁議。 筆畫數:

歷史典故推薦:奕奕欲生

清·梁章鉅《浪跡續談?五百羅漢堂》:“杭州城內外梵宇以百數,為西湖之淨慈、靈隱兩寺有五百羅漢堂。金姿寶相,奕奕欲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負薪之議歷史

相關歷史

負薪之議_負薪之議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