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伏闕引刀

伏闕引刀

謂以死保全忠節。清錢謙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對文體殿旋奉嚴旨革職待罪感恩述事》詩之三:“出山我自慚安石,作相人終忌子瞻。伏闕引刀男子事,懶得書尺效江淹。”●《漢書·蓋寬饒傳》: “諫大夫鄭昌愍傷寬饒忠直憂國,以言事不當意而為文吏所詆挫,上書頌寬饒曰: ‘臣聞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採; 國有忠臣,奸邪為之不起。司隸校尉寬饒居不求安,食不求飽,進有憂國之心,退有死節之義……’ 上不聽,遂下寬饒吏,寬饒引佩刀自剄北闕下,眾莫不憐之。”愍(min):哀憐。詆挫: 詆毀。漢宣帝寵信權奸,用重刑代替教化,太中大夫蓋寬饒因直諫得罪皇上,被迫引刀自剄於北闕之下。

伏闕引刀字典分解

伏闕的解釋 拜伏於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 唐 獨孤及 《為李給事讓起復尚書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誠,伏闕請命。” 宋 陸游 《跋臨汝志》:“﹝

多學一學:伏俟城【歷史知識】

在今青海省青海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西魏大統六年(540)吐谷渾夸呂可汗建都於此。隋大業五年(609)置西海郡。

伏闕引刀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