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敷出

入不敷出怎么寫好看

入不敷出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敷(fū夫):夠;足。此典是邊寶泉提出清光緒年間的財政收入不夠支出。邊寶泉(?-1898年),字潤民,鑲紅旗漢軍人。同治二年(1863年)進士。同治十一年(1872年)任浙江監察御史,上奏彈駁李鴻章進獻瑞麥為平常所見,不足為異,直聲聞名於當時。光緒九年(1883年),升陝西巡撫尚書閻敬銘提議陝西收入、放出糧米改變辦法而徵收折色(中國歷代賦稅徵收定之財物稱本色,清代折色專指改徵白銀),邊寶泉堅持認為不可以,因此他說:“谷糧數量有定額,現在如果改徵折色銀兩,所徵收必須有所減少,民眾方才樂意,所放出必須加多於以前,而士兵才足夠費用。國家財政收入不夠支出,一時間勉強彌縫補助虧空,以後又將從哪裡償還?去年大饑荒,最後依靠浙江道糧倉儲存的糧食,才能救濟受災人活存下來。而今若是將徵收糧食和儲存糧食都改去了,恐怕飢歉荒年再一次來到,那就更加沒有可以倚仗的了。”皇帝認為邊寶泉的議論是對的。

【出典】:

《清史稿》卷448《邊寶泉傳》12521、12522頁:“尚書閻敬銘議陝西收放糧米改徵折色,寶泉持不可,以謂:‘谷數有定,今改折色,所收必有減於昔而民始樂從,所放必加多於前而兵乃足用。入不敷出,一時強為彌補,後將何所取償?昔歲大飢,終賴道倉儲粟,多所全活。今並此而去之,恐饑饉洊(jiàn健,再;一次又一次)臻(zhēn真,到來),益無可恃。’上韙其議。”

【例句】:

東藩《宋史通俗演義》8回:“太祖卻遣一使,傳諭漢超道:‘你亟還民女,並清償貸款,朕暫從寬典。此後慎勿再為!如果入不敷出,盡可告朕,何必向民借貸哩!” 巴金《談〈家〉》:“即使他們放不下太太、少爺的架子,每月開支,也不會‘入不敷出’。”


主謂 敷,夠,足。收入不夠支出。孔明、厚《百年聚春園》:“其父天貴在春發11歲時,就見背而去,遺下春發母子相依為命,雖省吃儉用,仍入不敷出,勉強維持年余,終於坐吃山空。”※敷,不要寫成“付”。△貶義。多用於描寫生活貧困。→捉襟見肘寅吃卯糧 左支右絀綽綽有餘 腰纏萬貫。也作“入不支出”、“入少出多”。

詞語分解

  • 入的解釋 入 ù 進,由外到內:進入。入夢。 適合,恰好合適:入選。入耳。 進出 筆畫數:; 部首:入; 筆順編號:
  • 出的解釋 出 (??齣) ū 從裡面到外面:出訪。初出茅廬。出籠。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錢。出謀畫策。入不敷出。 離開:出發。出軌。出嫁。 產生,生長:出產。出品。出人才。 發生:出事。 顯露:出現。出名。

歷史典故推薦:比比皆然

見“比比皆是”。《朱子語類》卷:“魯有三桓,齊有田氏,晉有六卿,~。”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入不敷出歷史

相關歷史

入不敷出_入不敷出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