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尺布斗粟

尺布斗粟

粟(sù速):穀子。此典本指少量布和穀子。比喻漢文帝劉恆和弟弟劉長間利害衝突不能相容。後以此典形容兄弟間有利害衝突而不能忍讓。劉長(前198年——前174年),漢高祖劉邦的小兒子。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封劉長為淮南王(轄境約當今安徽、河南兩省淮河以南及湖北省東部),都壽春(今安徽壽縣)。漢文帝前六年(前174年),劉長陰謀叛亂,事發被拘,在流放途中,劉長不食而死。民間有人編一首歌詞,唱淮南王道:“一尺麻布,可以縫衣;一斗穀子,還能搗米。兄弟兩人,不能相容。”

【出典】:

《史記》卷118《淮南衡山列傳》3080頁:“民有作歌(指能唱之詞,“歌”為名詞)歌(唱,“歌”為動詞)淮南王厲(《諡法》:“暴慢無親日厲。”此為劉長死後追稱“厲”,含貶意)王曰:‘一尺布(麻布),尚(還)可縫;一斗粟(去皮小米),尚可舂(chōng沖,把穀類外殼搗掉)。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例句】: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恥之。它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以此愧陛下。” 唐·魏徵等撰《隋書·文四子傳·論》;“俄屬天步方艱,讒人已勝,尺布斗粟,莫肯相容。” 宋·王屬稱《濟州龍泉寺修三門記》:“吾粗衣糲食,往來竹山上庸間,得尺布斗粟負荷而歸,積毫累銖以至百萬。” 宋·辛棄疾《最高樓·聞前岡周氏旌表有期》:“君聽取,尺布尚堪縫,米粟也堪舂,人間朋友猶能合,古來兄弟不相容。” 明·趙弼《酆都報應錄》:“至若淮南遷蜀而死,天子聞尺布斗粟之謠,輒食甚哀。”


並列 ①一尺布可以縫一件用物,一斗粟也可以舂成米,但兄弟兩人卻不能和合。語本《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明·趙弼《豐都報應錄》:“至若淮南遷蜀而死,天子聞~之謠,輟食甚哀。”△描寫兄弟不和。↔手足之情 鶺鴒在原。一尺布,一斗穀子。形容東西數量極少。宋·王禹偁《濟州龍泉寺修三門記》:“吾粗衣糲食,往來竹山上庸間,得~負荷而歸,積毫累銖以至百萬。”△形容數量少。也作“斗粟尺布”。

尺布斗粟字典分解

成語尺布斗粟的解釋 一尺布,一斗穀子。形容數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間因利害衝突而不和。

尺布的解釋 (1).一尺布,極言其少。《墨子·魯問》:“一婦人之織,分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為得尺布,其不能煖天下之寒者。” 李白 《北上行》:“尺布不掩體,皮膚枯劇

斗粟的解釋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糧食。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詩:“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貨志上二》:“尺縑斗粟,未聞有所增益。” 明

不妨一看:尺有所短【歷史典故】

比喻事物都有其短處,並非在所有的場合都能合適。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元長、士章,並有盛才,詞美英淨。至於五言之作,幾乎尺有所短,譬應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未足以貶臥龍。”《周書.樂運傳》:“假有忠讜之人,欲陳時事,尺有所短,文字非工,不密失身,義無假手,脫有舛謬,便陷嚴科。”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惜其專攻考訂,而不切實用,尺有所短,無可如何。” 主謂 比喻事物有其短處,並非在所有的情況

尺布斗粟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