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之音

鄭衛之音怎么寫好看

鄭衛之音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禮記.樂記》:“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鄭衛之音”春秋鄭國衛國的民間音樂,活潑清新,與雅樂異趣,使魏文侯聞而不知倦。後常用以指“ * 之樂”或“靡麗文風”的代稱。

《南史.惠基傳》:“宋大明以來,聲伎所尚多,而雅樂正聲,鮮有好者。”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梁元在蕃邸時,撰《西府新文》,訖無一篇見錄者,亦以不偶於世,無鄭、衛之音故也。”


偏正 鄭衛,春秋時鄭國、衛國。①民間俗樂,不同於雅樂,故被貶斥為 * 之音。語出《禮記·樂記》:“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後漢書·循吏傳序》:“(光武)身衣大練,色無重采,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②靡麗的文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吾家世文章,甚為典正,不從流俗,梁孝元在藩邸時,撰《西府新文紀》,無一篇見錄者,亦以不偶於世,無鄭衛之音故也。”△貶義。多用於形容粗俗的音樂。→靡靡之音↔正聲雅音。也作“鄭衛之曲”、“鄭衛之聲”。

詞語分解

  • 鄭衛的解釋 . 春秋 戰國 時 鄭國 與 衛國 的並稱。《楚辭·招魂》:“ 鄭 衛 妖玩,來雜陳些。”.指 鄭 衛 二國的音樂。 秦 李斯 《上書秦始皇》:“今棄叩缶擊瓮而就 鄭 衛 ,退彈箏而取《韶》
  • 音的解釋 音 ī 聲,亦特指有節奏的聲:聲音。音樂(?)。音律。音色。音量。音區。音韻。音像。音容(聲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訊息:音信。佳音。音訊。 筆畫數:; 部首:音;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義倫清節

《宋史.沈義倫傳》:“沈倫字順宜,開封太康人。舊名義倫,以與太宗名下字同(註:太宗名趙光義),止名倫。……建隆三年,遷給事中。明年春,為陝西轉運使。王師伐蜀,用為隨軍水陸轉運使。先是王全斌、崔彥進之入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鄭衛之音歷史

相關歷史

鄭衛之音_鄭衛之音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