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不列三後

不列三後

後漢書.楊賜傳》:“拜賜尚書令。數日出為廷尉,賜自以代非法家,言曰:‘三後成功,惟殷於民,皋陶不與焉,蓋吝之也。’”唐.李賢註:“《尚書》曰:‘伯夷降典,折人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種,農殖嘉穀,三後成功,惟殷於人。’言皋陶不預其數者,蓋恥之。”

三後,指古代三個帝王,即伯夷、禹和稷,他們德與功很高,故受到人民的尊重。東夷族領袖皋陶,身為法官而早死,故古人認為他不能與三後並列。後常用為輕視法官之典。

唐.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士》詩:“早知大理官,不列三後儔。”

不列三後字典分解

三後的解釋 (1).三個君主或諸侯。古代天子、諸侯皆稱後。(1)指 禹 、 湯 、 文王 。《楚辭·離騷》:“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王逸 註:“後,君也,謂 禹

不妨一看:不識好歹【歷史典故】

是好是壞都分不出來。《西遊記》九二回:“我師不識好歹,上橋就拜。我說不是好人,早被他侮暗燈光,連油並我師一風攝去。”明.無名氏《鳴鳳記.忠佞異議》:“老爺還是送流年的沒春,不識好歹!”《文明小史》五二回:“你們這班牛馬奴隸,真真不識好歹。” 述賓 不知道是非優劣、輕重利害。高陽《粉墨春秋》:“證實了有其事,如何不願?他笑嘻嘻地答說:‘潘先生知道的,我不是~的人。’”△貶義。多用於指不懂人家好意。

不列三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