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不念舊惡

不念舊惡

為了事業的成功,要善於團結那些反對過自己的人。公元前656年,晉獻公因聽驪姬讒言,逼死太子申生並派寺人披前去蒲城殺公子重耳。公子重耳被迫逃亡狄國,寺人披追趕不及,斬其一袪(袖口)而還。後來,晉惠公即位,同樣把重耳視為政敵並再命寺人披前去刺殺他,逼得重耳到處流亡。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歸國為君,原為晉惠公臣下的呂甥,郤芮計畫乘夜焚毀王宮,殺死晉文公重耳,寺人披得知這一訊息,即赴宮門要求見晉文公。晉文公不但不見,還使人責備他說:“僖公五年時(前655年),獻公命你一夜間趕到蒲城刺殺我,你應時而至。後來我同狄君打獵渭濱,惠公命你三天內來刺殺我,你兩天就趕到了。即使這是國君的命令,你怎么這樣快呀。現在我還保存著被你砍去袖口的衣服,你還有什麼臉來見我,快快離開吧。”寺人披回答道:“我以為你經過多年磨難,回國為君,一定聰明了不少,如今看來,並非如此,看來免不了又要遭受災難。國君的命令是必須執行的,不能含糊。為國君清除敵人,是要竭力而為的,而不管是什麼樣的敵人。現在您即位為君,難道就沒有敵人嗎?從前齊桓公不念管仲射其帶鉤之舊惡而使其為相,從而鞏固了統治。你若不這樣做,將會有更多的敵人,哪裡只是我一個刑餘之臣呢?”晉文公聽出他話里有因,接見了他。寺人披便將呂甥、郤芮企圖發動政變的訊息告訴了晉文公。晉文公抓緊時間採取應付措施,終於平定了這場叛亂。

【出典】: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呂、郤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寺人披請見,公使讓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後余從狄君以田謂濱,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猶在,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眾,豈唯刑臣。’公見之,以難告。”

【例句】:

論語·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10第3章:“里鳧須仰首曰:‘……臣之為賊亦大矣,罪至十族,未足塞責。然君(指晉文公)誠赦之罪,與驂乘游於國中,百姓見之,必知君不念舊惡,人自安矣。’”


述賓 惡,讀è,不計較過去的仇怨。《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怨是用希。”△褒義。多用於寬容和諒解方面。→隱惡揚善 ↔不仁不義

不念舊惡字典分解

成語不念舊惡的解釋 念:記在心上。不計較過去的怨仇。

舊惡的解釋 [old grievance;old wrong;wicked deeds of the past] 舊怨,指他人往日對自己曾有的過錯伯夷、 叔齊,不念舊惡,怨

不妨一看:不理不睬【歷史典故】

毛澤東《必須注意經濟工作》:“官僚主義的表現,一種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的怠工現象。我們要同這種現象作嚴厲的鬥爭。”

不念舊惡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