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五里鎮

五里鎮

①在今天津市薊縣西。《方輿紀要》卷11薊州:五里鎮“在州西五里,因名。宣德三年駕至五里鎮,遂前行至石門驛是也”。

②清置,屬宜君縣。即今陝西宜君縣東五十里五里鎮。


(1)在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北部。面積53.6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人民政府駐五里莊,人口2800。清鹹豐年間興集,因距澗橋五里,遂名五里莊。1957年設五里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2000年置鎮。產小麥、稻、玉米、甘薯、大豆、棉花、油菜籽、花生、紅麻等。有金鉑、服裝、建材等廠。新長鐵路、205國道經此。(2)在山東省青州市西部。面積128.7平方千米。人口5.1萬。鎮人民政府駐五里堡,人口8000。據傳該村始建於北齊末年,村址在現址東北500米。因常遭水淹,遂遷現址。築有圍牆,因距縣城西門五里,故取名五里堡。1952年分屬三區、七區和九區。1956年分屬彌河區、龍山區、普通區。1958年屬五里公社。1984年析建五里鎮和觀音溝鄉、蓮花盆鄉。1992年兩鄉併入五里鎮。南陽河發源於玲瓏山北麓。石灰石資源豐富。產小麥、玉米、大豆、甘薯、黃煙、山楂、蜜桃、柿子、蘋果、核桃和酸棗、全蠍、丹參、柴胡等多種中藥材。有食品加工、化工、建材、機械等廠。膠王、五孫公路經此。名勝有雲門山風景區、駝山石窟。玲瓏山有北魏鄭道昭題刻。(3)在湖北省通城縣中部偏西。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2.9萬。鎮人民政府駐五里,人口 2470。1950年為左港、白米等七鄉,1955年屬新合、新農兩鄉。1958年為新合、新農兩管理區,屬城關公社。1962年成立磨橋公社,仍屬城關區。1984年由磨橋公社析置五里鄉,1987年改置鎮。2001年程鳳鄉併入。地處梧桐山脈北麓丘陵地。主產甘薯、豆類等,盛產茶葉、菸葉。有林場、漁場及制磚、陶瓷等廠。106國道經此。(4)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南部。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3.6萬。鎮人民政府駐五里圩,人口 1100。以駐地距當時較大的六貢村僅五里得名。原屬三里鎮,1987年析置五里鄉。1995年置鎮。產稻、甘蔗、玉米、茶葉、茶油、柑橙等。有農機、農副產品加工、榨油等廠。為農貿集市。209國道經此。(5)在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中部偏南。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五里舖街,人口 2130。因距渡口五里故名。1949年設五里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置鎮。主產稻、玉米、小麥。有沙金礦業和建築業。有氮肥廠。為市西部重要農貿集鎮。陽安鐵路、漢白公路經此。(6)在陝西省宜君縣東北部。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9320。鎮人民政府駐五里,人口 1710。鎮以駐地名。清雍正《陝西通志》載為鎮。1949年為興市鄉,1956年撤銷。1958年設五里鎮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改置鎮。主產小麥、玉米及豆類、高粱、油菜籽、菸草、胡麻、芝麻等。有釀酒等廠及農、林場。宜白公路經此。

五里鎮字典分解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多學一學:五縣寨【歷史地名】

宋置,屬懷安縣。在福建閩侯縣西北寨上。明屬侯官縣。《方輿紀要》卷96福州府“五縣砦”引《志》云:“司舊屬懷安縣,接閩縣、侯官、古田、閩清凡五縣界,因名。”宋至明均置巡司於此。清雍正十二年(1734)廢。 宋置,在今福建省閩侯縣西北。屬懷安縣,明屬侯官縣。《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六,福州府五縣砦:引志雲,舊屬懷安縣。接閩縣、侯官、古田、閩清凡五縣界,因名。宋、元、明均有巡司駐此。清雍正十二年(1734

五里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