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沙縣

沙縣

①隋開皇初沙村縣置,屬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沙縣東古縣。《元和志》卷29汀州沙縣:“因沙丘以為名。”一說因縣境沙溪而得名。明《寰宇通志》卷49延平府《建置沿革》:沙縣“以縣有沙源也”。並雲,沙源“在沙縣南,源出汀州寧化縣,水險如龍門,過縣東至劍潭,合建溪下福州”。開皇十六年(596)廢。唐武德四年(621)復置,屬建州。後併入建安縣。永徽六年(655)分建安縣復置。大曆十二年(777)改屬汀州。中和四年(884)遷鳳林岡,即今治。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仍屬劍州。宋屬南劍州。元屬延平路。明、清屬延平府。1913年屬福建北路道。1914年屬建安道。1928年直屬福建省。明正統十三年(1448)鄧茂七起義於此。

②1913年置,屬甘肅省。治所在今甘肅臨洮縣北九十里太石鋪鎮。因與福建沙縣重名,次年改為洮沙縣。


(1)舊縣名。1913年由河州所屬沙泥分縣析置,治沙泥城(即大石鋪,今甘肅臨洮縣北辛甸)。1914年更名洮沙縣。(2)今縣名。在福建省中部、沙溪兩側。屬三明市。面積 1795 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8鎮、6鄉。縣人民政府駐鳳崗鎮。《元和郡縣志》汀州沙縣:“因沙丘以為名。”一說因沙溪為名。《寰宇通志》:沙縣“以縣有沙源(沙溪)也”。東晉為延平縣地,太元四年(379年)設沙戍。南朝元嘉初始置沙村縣,治今縣東古縣村,屬建安郡。隋開皇元年(581年)改名沙縣,十六年省入建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屬建州;後復省入建安縣。永徽六年(655年)復置,仍屬建州。大曆十二年(777年)屬汀州。中和四年(884年)遷治鳳林崗(今鳳崗鎮)。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年)改屬劍州。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屬南劍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屬南劍路。大德六年(1302年)屬延平路。明、清屬延平府。1913年屬北路道(1914年改稱建安道)。1928年直屬福建省。1934年曾建立過蘇維埃革命委員會。1949年屬第二專區,1950年屬南平專區。1970年改屬三明專區(1971年改稱三明地區)。1983年屬三明市。地處閩西北中低山丘陵,沙溪斜貫境內。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森林覆蓋率61%,多杉、松、竹。產有稻、甘薯、菸草,並產筍乾、香菇、棕櫚、茶葉、松脂。有石灰石、高嶺土礦。工業以造紙、森工、機械、化學為主。鷹廈鐵路及深山、福五、新集公路和沙溪航道經此。有宋建李綱寓居興國寺、明建進谷橋和清建文昌宮等古蹟,有洞天岩、羅拔山等名勝。

沙縣字典分解

沙的解釋 沙 shā 非常細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風沙。沙塵。沙礫(沙和碎石塊)。沙漠。沙丘。沙灘。沙洲(江河裡由泥沙淤積成的陸地)。沙暴。沙浴。沙療。沙鷗(文學上指棲息

縣的解釋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看一看:沙鎮【歷史地名】

①北魏太和十二年(488)置,治所在蒲子城(今山西隰縣)。轄境相當今山西汾陽、孝義、靈石、蒲縣、鄉寧、嵐縣、五寨等縣以西地。孝昌時移治西河縣(今山西汾陽縣)。北齊改南朔州。唐武德三年(620)又以浩州改名置汾州, 治所在隰城縣(今汾陽縣)。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升為汾州府。②北周置,治所在蒲子城(今山西隰縣)。轄境相當今山西隰縣、蒲縣、大寧、石樓、永和等縣地。隋開皇四年(584)廢。③即今山

沙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