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永昌縣

永昌縣

①三國吳分泉陵縣置,屬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祁東縣西北七十三里磚塘鎮。隋廢。

②十六國前秦苻堅建元六年(370)改枋頭置,屬汲郡。治所在枋頭(今河南濬縣西南前枋城村)。建元二十年(384)廢。

③南朝宋元嘉九年(432)置,屬新海郡。治所在今廣東新會市境。南齊後廢。

④南朝宋孝建二年(455)以僑戶置,屬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境。南齊以後廢。

⑤唐垂拱四年(688)析洛陽、河南二縣置,屬洛州。治所在神都道德坊(今河南洛陽市)。長安二年(702)廢。神龍二年(706)改洛陽縣復置,為洛州治。治所即今洛陽市。唐隆元年(710)復為洛陽縣。

⑥五代梁開平二年(908)改福唐縣置,屬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福清市。後唐同光元年(923)復改名福唐縣。

⑦五代晉改行唐縣置,屬鎮州。治所即今河北行唐縣。後漢復為行唐縣。

北宋開寶四年(971)改唐昌縣置,屬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縣西北唐昌鎮。崇寧元年(1102)改為崇寧縣。

⑨北宋天禧五年(1021)改永貞縣置,屬福州。治所即今福建羅源縣。乾興元年(1022)改名羅源縣。

⑩遼置,屬同州。治所在今遼寧開原市境內。金廢。

(11)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為永昌州置,屬會川府。治所在今四川會理縣西北五里老街鄉。二十四年(1391)復改為永昌州。

(12)清雍正二年(1724)改永昌衛置,屬涼州府。治所在今甘肅永昌縣。民國初屬甘肅甘涼道。1927年直屬甘肅省。

(13)1913年廢永昌府,改附郭保山縣置,以府名為縣名,後屬雲南騰越道。治所即今雲南保山市。因與甘肅永昌縣重名,1914年復名保山縣。


(1)古縣名。(1)三國吳分泉陵縣置,治今湖南省祁東縣西北。屬零陵郡。晉及宋、齊以後因之。隋廢入零陵縣。(2)唐垂拱四年(688年)置,治今河南省洛陽市。屬洛州。神龍元年(705年)廢。(3)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年)改福唐縣置,治今福建省福清市。屬福州。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復改名福唐縣。(4)五代晉以行唐縣改名,治今河北省行唐縣。屬恆州。五代漢復改名行唐縣。(5)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改唐昌縣置,治今四川省郫縣西北唐昌鎮。屬彭州。崇寧元年(1102年)改為崇寧縣。(6)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永貞縣置,治今福建省羅源縣。屬福州。乾興元年(1022年)改名羅源縣。(2)舊縣名。1913年改保山縣置,治今雲南省保山市。1914年因與甘肅省永昌縣重名,復名保山縣。 (3)今縣名。在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東段,西北鄰內蒙古自治區。屬金昌市。面積 5877 平方千米。人口25.3萬。轄6鎮、4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漢置番和縣,治今址,屬張掖郡。西晉改番禾縣,屬武威郡。隋開皇三年(583年)復改番和縣。唐中葉後地入吐蕃。元初改置西涼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永昌路,以永昌王宮殿所在得名。明為永昌衛。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永昌縣,屬涼州府。1914年屬甘涼道,1927年直屬甘肅省。1949年屬武威專區,1955年改屬張掖專區,1961年仍屬武威專區。1969年屬武威地區,1981年屬金昌市。南為祁連山區,北部為龍首山區及荒漠,中部為走廊平原,東大河、西大河、金川河過境。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經濟以農業為主,產小麥、穀子、青稞、甜菜、胡麻、油菜籽、瓜果、蔬菜等。盛產秦艽、鹿茸、大黃等中藥材。特產髮菜。祁連山區為天然牧區,牧養馬、氂牛、綿羊等。礦產有煤、鐵、銅、鎳、螢石等。工業有煤炭、化肥、建材、印刷、冶鐵、地毯等。蘭新鐵路、312國道、河雅公路經此。古蹟有聖容寺塔、鐘鼓樓、北海子塔及二壩、鴛鴦池遺址、亂墩子漢墓群等。

永昌縣字典分解

永昌的解釋 長久。 唐 元稹 《人道短》詩:“ 堯 舜 有聖德,天不能遣,壽命永昌。”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多看看:永無止境【歷史典故】

永遠沒有盡頭。茅盾《秦嶺之夜》:“秦嶺上還有積雪,秦嶺的層嵐屏嶂像永無止境似的。” 述賓 永遠沒有盡頭。張系國《黃河之水》:“藍齊總有不得意的一天,企業家的前途卻~。”△多用於形容永遠不會達到盡頭的境界。→無邊無際

永昌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