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三咩

三咩

北宋時對西藏扎囊縣桑伊區的漢譯稱。宋張方平《樂全集》卷22:“秦州奏唃廝囉事”,稱唃廝囉為“西域武三咩人”。吐蕃王朝(約629—842)沿臧河流域(今雅魯藏布江)南北兩岸設定稱為“如”的軍政區域四個,其東部稱為“要如”,轄“三咩”。公元779年在該地建成大寺,始有剃度藏僧。吐蕃王朝滅亡後,原建置廢,後有王室後裔一支據其地為政、教首領,資遣貴族子弟魯梅等往青海求佛法,約在公元978年歸,在三咩收徒傳法,佛教大盛,是為藏傳佛教後弘期下路弘傳。

三咩字典分解

三的解釋 三 sān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3; 部首:

咩的解釋 咩 miē 象聲詞,羊叫的聲音。 筆畫數:9;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431112

也學習下:三略彙編【歷史知識】

書名。又名《三略類編》。清毛祥麟編纂。十二卷。包括《海疆紀略》(記鴉片戰爭)、《會匪紀略》(記上海小刀會)、《粵逆紀略》(記太平天國),合稱《三略》。材料大都采自當時諭折、筆記、稿本以及傳說,加以增刪編纂而成,故錯訛頗多,由於成書於同治五年(1866)前後,所見材料較早,尚有一定參考價值。

三咩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