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隆化縣

隆化縣

①唐貞觀十 一年 (637) 置,屬涪州。治所即今四川南川市。《元和志》 卷30賓化縣: 隆化縣“以縣西永隆山為名”。先天元年 (712) 改為賓化縣。北宋熙寧三年 (1070) 改為賓化砦,四年 (1071) 復置隆化縣,七年 (1074) 屬南平軍。南宋嘉熙三年(1239) 移南平軍治此。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軍廢,併入南川縣。

②五代梁開平二年 (908) 改興唐縣置,治所即今河北蔚縣。後唐同光初復改興唐縣。

③清宣統二年 (1910) 置,屬承德府。治所在唐三營 (今河北隆化縣北七十五里)。民國初屬直隸熱河道。1915年移治黃姑屯 (今隆化縣)。1928年屬熱河省。1956年屬河北省


(1)古縣名。(1)唐貞觀十一年(637年)析巴縣置,治今重慶市南川市,屬涪州。以縣西永隆山為名。先天二年(713年)改賓化縣。北宋初復改隆化縣。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廢。(2)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年)改興唐縣置,治今河北省蔚縣。唐同光初復改名為興唐縣。(2)今縣名。在河北省東北部,東鄰內蒙古自治區。屬承德市。面積5497平方千米。人口41.5萬。轄10鎮、15鄉。縣人民政府駐隆化鎮。北魏燕樂縣,屬安州廣陽郡,州、郡、縣同治今隆化鎮北。普泰元年(531年)改燕樂縣為方城縣,後為庫莫奚、奚地。遼置北安州、興化縣於安州故城。元改興化縣為興安縣,至元五年(1339年)廢。明為興州衛,洪武四年(1371年)廢入諾音衛。清初為四旗廳、熱河直隸廳地,後為承德府豐寧縣地。宣統二年(1910年)析豐寧縣東部、承德府西北部置隆化縣,寓意“隆盛,開化”,治唐三營,屬承德府。1913年廢府,屬熱河特別區。1915年遷治今址。1928年屬熱河省。1938年屬晉察冀邊區。1955年屬河北省承德專區,1960年屬承德市,1961年復屬承德專區(1968年改地區)。1993年劃歸承德市。地處冀北山地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灤河、伊遜河、伊瑪圖河等流經。東部有龍門、二道灣、瓦房三水庫。水資源豐富,為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屬中溫帶半乾旱氣候。農產玉米、穀子、大豆、稻等。林牧業發達,為全國用材林和商品牛生產基地縣。森林覆蓋率36%,有松、樺、楊、榆、柞等樹種。工業有機械、建材、化工、釀酒、造紙等。京通、承隆鐵路及京加、承赤西線公路交會境內。古蹟有隆化土城子遺址。紀念地有董存瑞烈士陵園。

隆化縣字典分解

隆化的解釋 (1).使社會風氣敦厚。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上》:“夫周而不比,羣而不黨,皆始於將順,終於匡救。濟俗變教,隆化之道也。”(2).指敦厚的社會風氣。 南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多學學:隆陽縣【歷史地名】

唐武德二年 (619) 置,為南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綦江縣北綦江北岸。明曹學佺 《蜀中名勝記》 卷18南川縣引 《寰宇記》 曰: 隆陽 “取西永隆山為名”。先天元年 (712) 避諱改為南川縣。 古縣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重慶市綦江縣北,為南州治。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南川縣。

隆化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