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陵城鎮

陵城鎮

(1)在山東省曲阜市西南部。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5.4萬。鎮人民政府駐陵城,人口5680。秦、漢時此地已有村落。因地處一土陵之南而名南陵;後與村旁玉蘭村相連,名蘭陵。相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魯荒王朱檀因練制“仙丹”而致病,在返兗州魯王府途中於南石橋而薨,故石橋名“咽駕橋”,村名也改為靈城。明滅,“靈”字亦遂復“陵”字。1949年為曲阜縣第六區。1958年成立陵城公社,1965年改為陵城區,1968年復改為陵城公社,1984年改置鎮。沂河、蓼河、菸袋河等流經。有農機修造、橡膠製品、石灰、鞭炮、被服、沙發、針織、乳膠等廠及建築安裝業。南兗公路經此。古蹟有苑莊遺址、大果莊遺址、西郭遺址、小南莊遺址、公孫丑墓、朱當澗墓、朱當渤墓。(2)在山東省陵縣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233.4平方千米。人口14.8萬。鎮人民政府駐陵縣城區,人口2800。北魏於此築臨齊城。後為安德縣、安德郡、德州、平原郡等治所。唐顏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時,曾大修城垣,城周20里。明廢安德縣,後為陵縣治。1949年屬陵縣第一區,1952年屬德縣城關區。1958年屬城關公社(亦稱燈塔公社),同年底屬平原縣德陵公社。1961年屬德縣城關公社,同年10月屬陵縣城關公社,1964年仍屬城關公社。1981年置城關鎮,1984年改名陵城鎮。2000年鳳凰店鄉、土橋鎮、劉泮鄉併入。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窪,四面環河。隔津河自丁莊鄉進入,沿西邊境北去,再彎向東接篤馬河;趙王河由平原縣境進入,沿東南邊境入篤馬河。主產小麥、玉米、棉花、大豆、小雜糧。有農機修配、麵粉、篷布、木器、變壓器、食品加工等廠。104國道、永館公路經此。古蹟有平原君墓、唐故城、唐顏真卿書東方朔畫贊碑、明欞星門及西關看花寺、釣魚台、縣府後的梳妝檯、舍利塔等。(3)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東南部。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3.6萬,其中黎族占20%余。鎮人民政府駐陵城,人口2.4萬。鎮以駐地名,因在陵水峒,故名。明成化二年(1466年)建圩。明為南山千戶所。正統年間遷陵水縣治此,始成為縣城,簡稱陵城。民國增設鎮公所。1953年成立陵城鎮,1955年屬附城鄉,後幾經變更。1980年重設鎮。地處陵水河中下游。主產稻、蔬菜。223國道經此。

陵城鎮字典分解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也學習下:陵陽縣【歷史地名】

西漢置,初屬鄣郡。元封二年 (前109)屬丹陽郡。治所在今安徽青陽縣南五十里陵陽鎮。三國吳移治今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西北廣陽鎮 (故址現已沒入太平湖)。西晉屬宣城郡。東晉鹹康四年 (338)改名廣陽縣。 古縣名。西漢置,治今安徽省石台縣東北廣陽鎮,屬丹陽郡。東晉鹹康四年(338年)改廣陽縣。

陵城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