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太和宮金殿

太和宮金殿

又稱銅瓦寺。在今雲南昆明市東北十四里鳴鳳山。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 系仿湖北武當山金殿樣式鑄造, 稱太和宮。崇禎十年(1637)殿被移往賓川雞足山。現存金殿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在殿中橫樑上發現“康熙十年平西親王吳三桂室人王氏敬造”字樣。殿方形, 邊長6.2米,高6.7米。殿內神像、匾聯、樑柱、牆屏、裝飾等均用銅鑄。在鳴鳳山巔建有鐘樓一座, 內懸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鑄造的大鐘一口,十分壯觀。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稱銅瓦寺。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北7千米的鳴鳳山(又稱鸚鵡山)上。由山上過迎仙橋沿石級而上,古柏參天,濃陰蔽日,沿途過3座“天門”後,即到達太和宮門前。為道、儒兩教合一的建築群。有宮門、欞星門、鐘鼓樓、主殿以及左右兩廡、春園、秋園等。主殿系青銅鑄造,熠熠生輝,故名金殿。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系仿湖北武當山金殿樣式鑄造。崇禎十年(1637年)殿被移往賓川雞足山。現存金殿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殿方形,邊長6.2米,高6.7米。殿內神像、匾聯、樑柱、牆屏、裝飾等均用銅鑄。殿旁有小銅亭並豎七星旗一面。周圍台基用砂石鋪砌,四圍護欄用大理石製成。在鳴鳳山巔建有一座三重檐的鐘樓,內懸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鑄造的一口大鐘,十分壯觀。在鐘樓南山坡地辟有昆明園林植物園,使金殿名勝與園林融為一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和宮金殿字典分解

太和的解釋 見“ 太和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

不妨一看:太平寰宇記【歷史知識】

書名。北宋地理總志。樂史撰。二百卷,目錄二卷。約以太平興國五年(980)至端拱二年(989)間政區為斷限,取太平興國年號首二字為書名。雜取山經地誌,纂成此書,始於東京,終於“四夷”。府、州、縣排列,以當時所分十三道為準。五代晉割讓契丹的幽、薊十六州,雖非宋疆,仍列其名,以表達時人恢復燕、雲之志。在體例上,除因襲《元和郡縣誌》門類外,又增加風俗、姓氏、人物、土產、四夷等門。舉凡各府、州、縣建置沿革

太和宮金殿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