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鎮

大山鎮怎么寫好看

大山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1)在安徽省鳳台縣東部、淮河東岸。面積19.4平方千米。人口1.3萬。鎮人民政府駐馬郢,人口760。鎮因境內家大山名大山鎮。1958年設大山公社,1983年改大山鄉,1986年置鎮。主產小麥、稻、大豆、蔬菜。有水泥、建材、卷閘門、石棉瓦等廠。鳳台船廠、水泥廠、鐵鍋總廠建此。淮阜公路經此。名勝有黑龍潭。(2)在山東省無棣縣北部、馬頰河東側。面積71.2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大山街,人口3350。1950年名四區。1955年改大山區。1958年9月建為曙光公社,同年12月改名大山公社。1984年改置鎮。德惠新河、馬頰河流經。主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盛產金絲小棗。有棗製品加工廠、漁粉廠、建築公、農機展銷中心。濟埕、辛沙公路經此。(3)在廣東省安縣東北部。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5670。鎮人民政府駐庵下村,人口470。因山多高大而得名。1950年屬饒平縣鳳凰鄉,1958年改屬潮安縣鳳凰公社。1960年析置大山公社,1962年又併入鳳凰公社,1975年復置。1983年改區,1987年設鄉,1993年設鎮。地處大質山西南余脈。主產茶、竹、松、杉及薪炭林。廣東省苗竹生產基地之一。農產稻、薯、花生、木薯等。有陶瓷、木材加工等廠。汕鳳公路經此。紀念地有中共潮澄饒縣委駐地、浮鳳區蘇維埃成立大會舊址。(4)在貴州省盤縣南部。面積143.7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大山村,人口2660。1953年置司家寨、補泥、雨谷、高山、大河等鄉,1958年撤鄉併入民主公社。1984年改設司家寨、補泥、高山、雨谷四鄉,1992年合併置大山鎮。煤炭資源豐富。產玉米、小麥、稻。工業以煤、煤生產為主。南昆鐵路、盤興公路經此。

詞語分解

  • 大山的解釋 泰山。《墨子·非攻中》:“北而攻 齊 ,舍於 汶上 ,戰於 艾陵 ,大敗 齊 人,而葆之 大山 。” 孫詒讓 間詁引 蘇時學 云:“ 大山 即 泰山 。”《莊子·盜跖》:“ 盜跖 乃方休卒徒 大山 之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肥河衛

明永樂四年 置,屬奴兒乾都司。在今黑龍江省阿城市東北蜚克圖河流域。後廢。 明永樂四年年置,治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蜚克圖河流域。屬奴兒乾都司。後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大山鎮歷史

相關歷史

大山鎮_大山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