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澄江鎮

澄江鎮

(1)在江蘇省江陰市北部、長江南岸。市人民政府駐地。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22.5萬。鎮人民政府駐澄江,人口18萬。五代吳天祐十年(913年)在梁江陰郡城外建矩形“軍城”,屢經興廢。因北宋增建北門曰澄江,故名。1949年為江陰市城區。1956年撤城區置澄江鎮,1958年改公社。1961年復為鎮。1987年起為江陰市治。1994年西郊鎮併入,2001年要塞鎮併入。主產稻、小麥、蔬菜等。特產刀魚、鰣魚、��魚。有紡織、服裝、機械、輕工、化工、電子、造紙、船舶等廠。因地處長江口西端最狹處,有“江海門戶”之稱。沿江有黃田港、韭菜港、黃山港等天然良港。江陰—八圩、韭菜港—九圩港汽車輪渡為長江南北公路交通要津。鎮澄、錫澄、澄張楊等公路在此交會。新長鐵路經此。建有長江公路大橋。名勝古蹟有“心經碑”、黃山炮台、巨贊法師紀念堂、文廟三橋、北宋興國塔、千年紫藤等。(2)在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東部。面積35.4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人民政府駐橋頭王,人口600。1950年為焦坑鄉,1958年後改公社,1983年復為鄉,1992年置鎮,1995年更今名。以境內澄江為名。地處澄江南北,是黃岩蜜橘著名產區。有塑膠、針織、醫藥化工、工藝美術、飲料、建材等廠。公路通城關鎮。鎮南有松岩山風景區和南北朝永初岱石廟。(3)在江西省尋烏縣北部、尋烏河上游。面積189.7平方千米。人口2.7萬。鎮人民政府駐澄江圩,人口2500。古名尋烏堡,明萬曆年間建圩,原擬建縣城,名城崗圩,後以河水清澈易今名。1949年屬王屋等鄉,1958年設澄江公社,1984年改鄉,1987年改設澄江鎮。產稻、甘薯、大豆、花生、菸葉、柑橘等,特產茶葉、蜜李、荸薺。有水電站、稀土礦及化工、蜜餞、工藝製品、糧油加工等廠。206國道經此。(4)在江西省泰和縣中部、贛江北岸。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56.8平方千米。人口8.6萬。鎮人民政府駐贛江河曲北岸,人口3萬。以境內贛江之古稱澄江而得名。唐貞元三年(787年)縣治移此後,歷為縣治。名白下城,宋、元稱西昌城。1912年設西昌鎮,1953年改名澄江鎮,1958年改公社,1961年復設鎮。2001年上田、文田二鎮併入。主產蔬菜。有機械、建材、紡織、食品、罐頭、釀造、醬菜、包裝等廠。烏雞補酒、烏雞白鳳丸和醬菜著名。有大型農貿市場。京九鐵路,105、319國道經此,贛江通水運。古蹟有快閣,紀念地有中共泰和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5)在廣東省始興縣東部、澄江上游。面積219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人民政府駐澄江圩,人口740。鎮以河名。1950年屬始興縣三區。1956年設澄江鄉。1958年屬南雄縣始興公社。1960年設澄江公社,屬始興縣。1984年設區,1987年置鎮。屬中低山區。主產稻,並產花生、油菜籽、豆類等。林產松、杉、雜木、毛竹、松脂。特產香菇。有鎢、錫、鐵、稀土等礦。廣東省石人嶂礦分礦場設此。有瓷廠和農機修造廠。有公路通頓崗接龍始公路。(6)在重慶市北碚區西北部。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3.8萬。鎮人民政府駐澄江,人口6000。以此地為壁北河注入嘉陵江處的澄江口得名。原為壁山縣轄地,1936年劃屬北碚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1942年為北碚管理局澄江鎮,1956年成立澄江鄉。1958年與轉龍、西山鄉合併成立澄江公社,1984年復鄉。1986年與澄江街道辦事處合併置澄江鎮。產稻、小麥、玉米、蔬菜等。有儀器儀表等廠。212國道經此,嘉陵江通機動船。

澄江鎮字典分解

澄江的解釋 (1).清澈的江水。 南朝 齊 謝朓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宋 柳永 《輪台子》詞:“霧斂澄江,煙消藍光碧。”(2).水名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順便了解:澄心滌慮【歷史典故】

金·王丹桂《滿庭芳·示眾》:“吾曹,聽勸化,休生懈怠,道念堅牢。在澄心滌慮,勿犯天條。”

澄江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