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兒乾都司

歷史字典解釋

名,亦為政區名。明置,為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的簡稱。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於遼東北部置三萬,管轄兀者、乞列迷、女真地區,以千戶史家奴為指揮僉事。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建州女真首阿哈出來朝,又置建州衛軍民指揮使,以阿哈出為指揮使,下設經歷一人;次年奴兒乾地方首領巴刺答哈來朝,置奴兒乾衛,以巴喇答哈為指揮同知;此後年年增設,至七年(公元1409年)止,已設立一百二十八衛,加上明初設定的兀良哈三衛,共有一百三十一衛。遂於此年閏四月置奴兒乾都指揮使司,以東寧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千戶王肇州為都指揮僉事,統屬其眾。同年六月又於都司之下置經歷司經歷,以興為之。都司建立後,所轄衛所又續有所增,到萬曆時,包括兀良哈三衛在內,共有衛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地面七,站七,寨一。治所黑龍江下游東岸的特林,其轄地西起貝加爾湖(斡難衛),東至小海(鄂霍次克海),東鄰遼東都司,北瀕白令海及勘察加海。其最北野人部一支常自瀕白令海的楚科奇米島及勘察加半島到特林進貢、受封。明制除內地十三布政使司之外,不設州縣。奴兒乾都司是明代在東北設定的行政、司法、軍事三者合一的最高地方統治機構,在行政方面,管理居民,徵收賦稅;在司法方面,執行明朝廷的法令;在軍事方面,聽從調發、戍和從征。

詞語分解

  • 都司的解釋 指都指揮使司,掌管一方軍政的官署以欽依都司掌徼巡。;;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歷史官職推薦:幕士

唐朝殿中省尚舍局置八十員、衛尉寺守宮署置八十員、鴻臚寺司儀署置六十員,掌設帳幕。宋朝殿中省尚舍局於徽宗崇寧二年置,欽宗靖康元年隨局罷。 雜任職名。唐於殿中省尚舍局置八十人,衛尉寺守宮署置一千六百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奴兒乾都司歷史

相關歷史

奴兒乾都司_奴兒乾都司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