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八旗兵

八旗兵

清代駐防京師和各戰略要地的軍隊。清太祖努爾哈赤初定兵制,每三百人設一牛錄額真(後改牛錄章京, 即佐領),五牛錄設一甲喇額真(後改甲喇章京,即參領),五甲喇設一固山額真(即都統), 每一固山額真設左右梅勒額真(後改梅勒章京,即副都統),領兵七千五百人, 為一旗。在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時,只有黃、白、紅、藍四旗; 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增至八旗,計有六十萬人。以初設四旗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增設的四旗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所謂“鑲”,是在原純色旗的周圍,再以別種顏色鑲邊。黃、白、藍三色,均鑲以紅邊,紅色的鑲以白邊,合起來共為八旗。八旗有一定次序,以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 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並按方向定其位置,以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居左,為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居右,為右翼。其後佐領之數增至四百,而旗數不變。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分設蒙古八旗, 兵一萬六千八百四十人; 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分設漢軍八旗,兵二萬四千零十人。以後佐領愈增,各旗也分設護軍、前鋒、驍騎等營伍。清朝統一全國後,八旗兵分為京營和駐防兩類。京營又分郎衛和兵衛。郎衛侍衛帝室, 由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中挑選, 組成親軍, 歸領侍衛內大臣統率。兵衛之制,以八旗都統直轄的為驍騎營;不歸都統指揮、另置總統統領統率的有前鋒營、護軍營、健銳營、火器營,步軍營。步軍統領除統轄八旗步軍外, 兼轄一部分綠營兵。此外,下五旗的親軍,屬於各王公。領侍衛內大臣統率的,還有虎槍營。總計京營兵額十餘萬人。駐防兵分駐各省衝要地點,共十七萬七千餘人,分由各地的將軍、都統、城守尉統率。

八旗兵字典分解

八旗兵的解釋 清 代兵制。 努爾哈赤 初定兵制,每三百人設一佐領,五佐領設一參領,五參領設一都統,每都統為一旗。共設八旗。 皇太極 時,分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 清 統一後,

八旗的解釋 [the “Eight Banner”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滿族

兵國語字典 兵 bīng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衝突)。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

順便了解:八柏橋鎮【歷史地名】

即八百橋鎮。今江蘇六合縣東北三十里八百鎮。清光緒《江蘇全省輿圖》六合縣: “八柏橋鎮在城東北三十里。”

八旗兵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