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三武滅佛

三武滅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執政時先後打擊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階級統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與封建政府間存在著爭奪人口、資產、土地的矛盾。因此,時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擊,其中以“三武”為最。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拓跋燾在關中大肆殺戮參加過蓋吳起義的民眾,發現長安佛寺中藏有兵器、釀酒器具、州郡牧守和富人暫存的財物及被藏匿的婦女。於是,下詔征鎮諸將及各州刺史,凡有佛象佛經之處,盡皆壞焚燒之,沙門不分老小,全部坑殺。雖因太子拓跋晃先露詔意後宣詔書,使許多沙門得以逃命,一些佛經亦得藏匿,但魏境內之塔廟,無復孑遺。至北齊北周時,佛教大盛。齊境內寺院達四萬餘,僧尼至二百萬。北周雖不及北齊多,但亦有寺院萬餘,僧尼百萬,約占當時政府編戶人口十分之一,嚴重影響國家的人力和財力。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五月,周武帝下詔廢佛,沒收境內寺院的全部財產,使百萬僧侶和僧祗戶、佛圖戶成為國家編戶;適令丁壯,征為府兵。滅齊後,於齊境內繼續推行滅佛政策。唐中葉以後,土地兼併劇烈,賦役沉重,大批農民入寺為僧或投寺充佃,寺院經濟迅速發展。時稱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和勞動人手,下詔廢佛。規定長安留寺四,洛陽留寺二,大州留寺一,每寺留僧十。其餘寺院,一律拆毀,僧尼一律還俗。時,全國共毀寺四千六百餘,僧舍四萬多,二十六萬僧尼還俗,十五萬寺院奴婢獲釋。

三武滅佛字典分解

三武的解釋 (1).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河鼓三星……一曰三武。”(2). 北魏 道武帝 、 北周 武帝 和 唐武宗 的合稱。他們皆禁佛教,令僧尼還俗,佛家稱為“

看一看:三郎【歷史知識】

秦漢時郎官的合稱。其內涵說法不一:或謂中郎、外郎、散郎;或謂議郎、中郎、散郎或郎中、車郎、戶郎。北魏時又稱內三郎。

三武滅佛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