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中大夫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夏官府吏部長官,一人,掌官員選舉,權力頗重。下設小吏下大夫大吏部上士以佐其職,司士上士、司勛上士、司錄上士等官屬。北周沿置,司勛置中大夫,不復屬之。建德二年(573)省,宣帝復置。隋開皇元年(581)罷。

詞語分解

  • 吏部的解釋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時韓愈吏部權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吏部擬用左通政。;;清; 張廷玉《明史》 又道改南京吏
  • 中大夫的解釋 .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諸侯各國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喪事尚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晉國 之法,上大夫二輿二乘,中大夫二輿一乘,

歷史知識推薦:上軍司馬

官名。又稱輿司馬。春秋晉置。晉國軍制,上、中、下三軍皆設司馬。上軍司馬隸屬於上軍尉,掌執軍法及訓練士卒車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吏部中大夫歷史

相關歷史

吏部中大夫_吏部中大夫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