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酒

榷酒怎么寫好看

榷酒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漢以後歷代所行酒之專賣政策。又泛指管制酒業以得酒利之措施。亦稱“榷酤”、“榷酒酤”、“酒榷”、“酒酤”等。《秦律》已有酤酒一詞,但僅限於在農村禁止賣酒。專賣政策始於漢武帝天漢三年(前98),即由官府提供料和法式,交私人釀造,產品由官府經銷。時與官營鹽、鐵並稱“三業”。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取消專賣,改收酒稅。王莽始建國二年(10),恢復榷酒,為“六筦”之一。地皇三年(22)罷。東漢時實行酒稅,有災荒時則禁酒。晉時不甚注重酒利。隋罷酒坊。唐承隋制,初無酒禁,民間自由買賣。廣德二年(764),因財政匱乏,始行榷酒,征酒稅。其後,專賣與抽稅交相為用。建中三年(782),禁百姓賣酒,政府設酒店專賣。尋停官酤,改為抽稅。對酒戶,每斗榷酒錢百五十文,免其雜差役。元和六年(811)又規定,榷酒錢除出正酒戶外,勻配於青苗錢上按畝徵收。唐代行榷酒後,對私人酤酒,處罰極嚴。北宋亦行榷酒制,一是在開封府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治今河南商丘)由官府造曲,賣給酒戶;二是多數州縣由官府和軍隊開設酒坊、酒庫和酒務,實行專賣;三是官府將酒坊交付衙前、豪富和官員經營,令其交納課利。南宋又行隔槽法,由民人到官槽交米代釀並交稅自售。元初行酒專賣,但以收稅為主。明、清專收酒稅。清後期酒稅日重,酒利大部分歸國家,實際又向榷酒過渡。參見“酒稅”。

詞語分解

  • 榷酒的解釋 即榷酤。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中書門下奏:據 楊於陵 等議狀,請天下兩稅、榷酒、鹽利等,悉以布帛絲綿等物充稅,一切不徵見錢者。” 清 方苞 《周官辨偽一》:“ 莽 立山澤、六筦
  • 榷的字典解釋 榷 è 渡水的橫木。 專賣:榷貨。榷場(徵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榷稅(專賣業的稅)。 商討:商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酒的字典解釋 酒 ǔ 用高粱、米、麥或葡萄等發酵製成的含乙醇的飲料:白酒。啤酒。料酒。 * 。茅台酒。酒漿。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蘊位

即勛位。南朝梁武帝天監七年定百官九品為十八班,其中著作正令史、集書正令史等官為三品蘊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榷酒歷史

相關歷史

榷酒_榷酒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