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三衙

三衙

宋代掌管禁軍的軍事機構。即殿前都指揮使司(殿前司、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司、馬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步軍司、步司)的合稱。五代後梁始置侍衛親軍,後周另設殿前司。北宋承後周之制,除殿前司外,分侍衛親軍司為馬軍司和步軍司,各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為長官,統轄禁軍,而馬、步司在名義上還統轄廂軍。北宋亡,三衙制亦隨之終結。南宋初恢復三衙,但已無管轄全國軍隊權力,僅統領駐守行在臨安府的正規軍。孝宗時,又將馬司所統移駐建康府。

三衙字典分解

三衙的解釋 (1). 宋 代以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掌領禁軍,謂之“三衙”。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舊制,侍衛親軍與殿前分為兩司。自侍衛司不置馬步

三的解釋 三 sān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3; 部首:

衙的解釋 衙 yá 舊時官署之稱:公衙。衙門。衙參(c乶 )(官吏到上司衙門,排班參見,稟白公事)。衙役。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於宣政衙”。 排列成

多學一學:三魏【歷史地名】

三國魏廣平、陽平、魏三郡的俗稱。東漢末,曹操封為魏王,都鄴,魏郡領地擴大,尋分置為東西都尉。曹丕代漢,分魏郡為廣平(治曲梁縣,在今河北永年縣東南城關鎮)、陽平(治館陶縣,即今館陶縣)、魏(治鄴縣,在今臨漳縣西南鄴鎮)三郡,世稱三魏。《水經·濁漳水注》:“漢高帝十二年置魏郡,治鄴縣,王莽更名魏城。後分魏郡,置東、西部都尉,故曰三魏。”又《元和志》卷16亦載:“黃初二年以廣平、陽平、魏三郡為三魏。”

三衙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