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學生讀《蜻蜓眼》

《蜻蜓眼》是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後的首部長篇小說,於2016年7月出版發行。小說以女主人公奧莎妮的小孫女阿梅的成長為主要故事線索,並以這個孩子的視角勾勒了在那個特殊歲月里一家人相扶相幫的動人故事。《蜻蜓眼》延續了曹文軒純美小說的風格,文字乾淨,格調高雅,自始至終充滿美感,潤物無聲,引領讀者向善向上,充滿正能量。《蜻蜓眼》有一定的深度,對於班上的學生來說,“跳一跳摘得到”,是那種孩子喜歡,成人拿起又放不下的兒童文學作品。

故事分章節,以小標題形式,這很適合學生閱讀。因為職業習慣,我也喜歡這種提綱挈領式的結構。全共22個章節,一章一個題目,或以地點為題,如咖啡館、藍屋、江那邊等;或以貼身物為題,如毛衣、旗袍、油紙傘等;或以喻題,如爺爺的碼頭、奶奶是一條船等。章內分節,以序號示之。

遇一本好書,呼朋引伴一塊讀最為愜意。上個學期與全班學生同讀《蜻蜓眼》。

漂流讀《蜻蜓眼》

  學生對曹文軒很熟悉,之前陸續介紹過《草房子》《根鳥》等,學生看得手不釋卷,但學生對一本新書的喜歡,總離不開別人的推介,對於小學生來說,總要有精彩的故事才能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

為了讓學生能興味盎然地走進《蜻蜓眼》,事先不忘吊高胃口地介紹一番:一個中國女孩卻擁有一張外國人的面孔,不論走到哪裡,羨慕的目光如影隨形,在她左右,這給她帶來了幸福,也給帶來了苦難,但小女孩心懷善念,心懷感恩,通過她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到一家人在不同時間段里相濡以沫的動人情景。

學生聽到這些介紹,睜大雙眼,恨不得把一本書吞了。

這本書成了學生每天來校必帶的一本課外書。於是,課間、午間,一有時間他們都捧著書靜靜地看著,或圈或畫,或寫批註,或做摘錄,不論哪一種方式,我也不做過多的提醒,能有一本書讓他們靜下心來,我也知足了。

學生看書的進度是不一樣的,三五天后,有的學生看完一本書了,嚷著要老師舉辦讀書交流會;也有學生像安了程式的機器人一樣,一天一個或兩個章節,倒是不急著老師開展交流會。

半個月後,班上學生都把《蜻蜓眼》看完了,有的學生第二遍看完了。翻閱學生貼在目錄頁上讀書心得,那窄窄的一個空格里,學生寫下了自己的讀書收穫。

有說奧莎妮太偉大了,從法國到中國,默默地支持杜梅溪的事業,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在動盪的歲月里,不怨天,不怨地,用愛溫暖一家人。

同樣對於奧莎妮,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文革時期,奧莎妮怎么不攜夫帶子回法國呢?(對這樣的看法,也不知下一個班級拿到這本書的學生會有什麼樣的感觸呢?)

很多女生對阿梅充滿羨慕,阿梅上學前一直由奧莎妮帶著,阿梅是奧莎妮唯一的孫女,長得像奧莎妮。在艱難的歲月里,奶奶奧莎妮不忘給阿梅織毛衣,奶奶為要參加演出的奧莎妮化裝打扮,奶奶為阿梅請鋼琴老師來家教琴,後來琴被賣,奶奶當了戒指和項鍊費心周折把琴買回來。阿梅是在奶奶愛的懷抱里長大。

……

始終沒有在班級舉行一個《蜻蜓眼》讀書交流會。學生在那張漂流卡上的方框裡都寫滿了心得,這張心得隨著這本書漂流到下一位同齡人手上,會撞擊出怎樣的火呢?

一段時間後,讀書漂流活動結束了,書回到學生手上,出於好奇,想看看其他班學生的讀書心得。在那一張張漂流卡上,更多的學生也是對故事內容的概括,對主人公優秀品質的總結。而他們的疑問、看法,我卻沒有發現。他們應該有個性化的閱讀,他們有獨特的感悟,他們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示,可這些都哪去了?

微信里讀《蜻蜓眼》

  一直覺得這些即將畢業的小學生是帶著老師的任務去讀《蜻蜓眼》,在漂流卡片上的心得像做短文閱讀一樣,寫得中規中矩,不敢提出看法,不敢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絲毫沒有個性可言。

於是,與一部分學生相約利用暑期再讀《蜻蜓眼》,然後在微信群里交流。學生入群後,像商量似的,一個個都用稀奇古怪的網名。這樣也好,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不用去對號入座,挖空心思猜誰說了什麼。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第幾遍看《蜻蜓眼》了。有些情節不停在腦海中浮現:法國馬賽港口的一家咖啡里,一位體魄魁梧的水手與法國姑娘一見鍾情;水手的父親把兩顆迷人的蜻蜓眼給了水手,蜻蜓眼與寶石做成一條項鍊給了法國姑娘;文革時期,一個叫朱達雄的中年男子搶走了兩顆蜻蜓眼,後來阿梅一家人歷經辛勞找到蜻蜓眼,阿梅的外公以畫為代價換回蜻蜓眼;奧莎妮讓阿梅的爸媽把蜻蜓眼收藏著,等阿梅結婚時送給了阿梅,配上寶石做成項鍊……

蜻蜓眼隨著主人公跨越兩地,眼觀歲月的平靜與動盪、生活的艱辛與幸福、世間的寒冷與溫暖,以及文化的差異與碰撞。在曹文軒娓娓而談的故事裡,筆尖流瀉而出清新的文字里,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東西,或許學生一時無法理解,但熟讀百遍後,一定會深知其義——曹先生用他的文字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

其實也想知道學生再次讀《蜻蜓眼》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微信群里有學生的留言,有的說:世上一見鍾情是有的,可以跨國度的。父親叫兒子改變一種做法很難,但女人改變一個男人卻是輕而易舉的。一個女人的優秀,可以讓一個家族優秀。

看到這樣的留言,我想笑,莫非這個學生在讀言情小說,誤傳了體會。細想學生也對,杜梅溪與奧莎妮就是在馬賽一見鍾情定一生的。當初杜梅溪的父親怎么勸也勸不動兒子從事紡織貿易,與奧莎妮成家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接過紡織事業。這位學生真是深有體會,到位且深刻。

有的留言:奧莎妮很優雅,或許與她的文化基因有關。在日子艱難時,阿梅的童年一直很“洋氣”;奧莎妮每周都會千方百計搞來咖啡豆煮咖啡;每次出門,她都會精心打扮自己,絕不將就;阿梅和爺爺與巡邏隊巧妙周旋從法國女子手裡得到一瓶香水送給奧莎妮。這些情節一次次打動我,生活要優雅地過,即便有艱難時刻也不能忘了。

也有學生留言:為什麼用《蜻蜓眼》做題目呢?

這個學生自問自答:蜻蜓眼價值連城,珍貴無比,而主人公的品質、經歷也是珍貴無比,所以用這個題目。

不評判對與錯,至少學生已經思考了。

留言很多,內容稀奇古怪。有對那個時代的思考,有對人物的評價,有對寫作方法的探討……這樣的交流,我沒有限制,我看到了學生在班級里不一樣的一面,那種脫離“考試回答式”讀書,交流得更走心、更直率。

讀一本書何嘗不是這樣,不帶任務,沉到書里,與書中人物共呼吸,可以把自己當作其某一個人物,演繹他(她)的喜怒哀樂,尋找心靈的共鳴,達成精神的升華。

來源:三明日報 2017-09-22 20:42:29

紀炳琪相關文章

我和學生讀《蜻蜓眼》_我和學生讀《蜻蜓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