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耶溪

作者:王籍 朝代:南北朝

入若耶溪原文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詩詞問答

問:入若耶溪的作者是誰?答:王籍
問:入若耶溪寫於哪個朝代?答:南北朝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小船暢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遠遠看去像是要與天際相接。
遠處的山峰北面生出層層雲霞,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
蟬噪陣陣,林間愈見寂靜,鳥鳴聲聲,山中更覺幽深。
這樣美好的地方讓我生了歸隱之心,我因多年來厭倦仕途卻沒有歸隱而悲傷起來。

注釋
若耶溪:在紹興市東南,發源於離城區44里的若耶山(今稱化山),沿途納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鑑湖。早年,上游流經群山,下游兩岸竹木豐茂,是一處非常幽雅的旅遊勝地。
艅(yú)艎(huáng):舟名。大船。
泛泛:船行無阻。
空:指天空。
水:指若耶溪
陰霞:山北面的雲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詩人溯流而上,故曰“陰霞”。
遠岫(xiù):遠處的峰巒,這裡指若耶山、雲門山、何山、陶晏嶺、日鑄山等隱現的高山。
陽景:指太陽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回流:船向上遊行進時岸邊倒流的水。
噪:許多鳥或蟲子亂叫。
逾:同“愈”,更加。
幽:寧靜、幽靜
歸念:歸隱的念頭。
長年悲倦遊:詩人多年以來就厭倦仕途,卻沒有歸隱,以此而悲傷。倦遊:厭倦仕途而思退休。

詩文賞析

《梁書·文學傳》有這么一段記載:“籍除輕車湘東王諮議參軍,隨府會稽。郡境有雲門天柱山,籍嘗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賦詩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當時以為文外獨絕。”

上面提到的“籍”,即王籍。詩的開頭兩句就繳足題面。詩人乘坐一條大船,駛向若耶溪上游,這就是題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進,而是任意漂蕩,可見詩人此行在於游賞自然。“泛泛”兩字,除了寫出水域寬闊,還表達了詩人的遊興。一個“何”字,入若耶溪的喜悅之情略略透出。一入若耶溪,馬上發現這裡的水特別清澈,抬頭望天,天空高朗,白雲悠悠;低頭看水,水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於是著一“共”字,將本來瞭然無涉的朗空和清水置於自然的和諧之中。

前兩句敘寫中帶有交代性質,接下去四句便具體描寫若耶溪的美景了。“陰霞”、“遠岫”、“陽景”“回流”,詩人觀察很細,落筆非常客觀。船是向上遊行進的,溪是由南而北流向的,因此,除了題目中用“入”表明外,詩中還用“陰霞”、“回流”作照應。遠處寫山,近處寫水,山水相映,境界奇美。但詩人不滿足於此,他以雲霞襯群山,以日影照清水,使境界富有了層次感和色彩感。不僅如此,詩人又將靜景化動景,一個“生”字,不僅突出雲霞的動態美,而且賦予雲霞以情趣;一個“逐”字,人的行為賦予日影,仿佛日影像詩人一樣正在追逐著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進,到上游去探個美的究竟。如果說“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從視角落筆,那么“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便是從聽覺落筆了。這兩句被稱為“文外獨絕”。它的“獨絕”可從下列五個方面來闡明:

第一,前面寫到岫,是遠景,寫到影,是近景,這裡再補寫山林,如此寫若耶溪,就不是縱向的,而照顧到兩旁,就是說,不只是線,還考慮到面。

第二,詩人寫山林,在於寫出若耶溪的幽靜。這樣幽靜的環境,與“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和諧統一,是開頭“泛泛”、“悠悠”情趣的寫實。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境界,為最後兩句的抒情張本。

第三,寫山林的幽靜,不是以靜寫靜,而是以動寫靜。有了知了的鳴叫,山鳥的啼鳴,詩人才感到更加幽靜,誠如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指出的“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愈覺其深”。

第四,詩人的情趣在幽靜,因此,筆下不是死寂、沉寂、寂靜,而是處於清靜的狀態,並且給人以幽雅的感覺,這是依然充滿生命活力的所在。寫蟬,寫鳥,而且蟬在噪,鳥在鳴,目的就在於此。後來王安石在《鐘山絕句》之一中作了另一番描寫:“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就沒有幽靜的感覺,不能說不是模仿的失敗。

第五,這兩句出以工整的對句形式,讀起來有一種整齊美。

最後兩句抒情。詩人說,若耶溪這樣幽靜的境界,激起我回鄉隱居的情思,使我為長期在外做官感到傷悲。“此地”一頓,將上述描寫和感情作一匯總,轉入對今後生活的打算,自然貼切,“動”字下得傳神,這是其一。景色宜人,卻使詩人引出悲緒,實際上這是從反面著筆,說明若耶溪美景給人以喜情,只是沒有點明“喜”字罷了,這是其二。詩人游若耶溪的目的在賞心悅目,孰料游完卻激起歸隱若耶溪的念頭,說明詩人長年在外做官並不得意,故“游”前著一“倦”字,這是其三。這樣的收結,也明白地告訴讀者,王籍是會稽郡人。

此詩之後,描寫若耶溪的詩作不斷湧現,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響。如崔顥《入若耶溪》:“輕舟去何疾,已到雲林境。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岩中響自答,溪里言彌靜。事事令人幽,停撓向餘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輝,輕撓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標籤:古詩三百首寫景

詩詞推薦

  • 怨詞

    王昭君兩漢〕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離宮絕曠,身體摧藏,
  • 渡江雲三犯·西湖清明

    吳文英宋代〕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雲。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

    韓元吉宋代〕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怒潮風正急。酒醒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天外、遠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客睡厭聽深夜

    吳翌鳳〔清代〕客睡厭聽深夜雨,瀟瀟徹夜偏聞。晨紅太早鳥喧群。霽痕才著樹,山意未離雲。梅粉堆階慵不掃,等閒過卻初春。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奉陪贈附馬韋曲二首

    杜甫唐代〕韋曲花無賴,家家惱 * 。綠尊雖盡日,白髮好禁春。石角鉤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野寺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

    周邦彥宋代〕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於中好·小構園林寂不嘩

    納蘭性德清代〕小構園林寂不嘩,疏籬曲徑仿山家。晝長吟罷風流子,忽聽楸枰響碧紗。添竹石,伴煙霞。擬憑尊酒慰年華。休嗟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漢宮春·立春日

    辛棄疾宋代〕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年是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生查子·狂花頃刻香

    晏幾道宋代〕狂花頃刻香,晚蝶 * 意。天與短因緣,聚散常容易。傳唱入離聲,惱亂雙蛾翠。遊子不堪聞,正是衷腸事。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

    楊素隋代〕居山四望阻,風雲竟朝夕。深溪橫古樹,空岩臥幽石。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落花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幽居初夏

    陸游宋代〕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
  •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宋代〕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蘇軾宋代〕天欲雪,雲滿湖,樓台明滅山有無。水清石出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道人
  • 雜曲歌辭。古離別

    韋莊唐代〕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 歸嵩山作

    王維唐代〕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還自廣陵

    秦觀宋代〕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一齊飛。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後游

    杜甫唐代〕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

    辛棄疾宋代〕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如雲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
  •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宋代〕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張孝祥宋代〕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湧起白銀闋
入若耶溪原文_入若耶溪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