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遺

作者:高適 朝代:唐代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詩詞問答

問:人日寄杜二拾遺的作者是誰?答:高適
問:人日寄杜二拾遺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人日寄杜二拾遺是什麼體裁?答:七古
問:高適的名句有哪些?答:高適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人日這天,我給杜甫寫一首詩寄到成都草堂,我在這兒懷念你,懷念我們共同的故鄉。
春天到來,柳葉萌芽,梅花盛開,本該令人愉悅,但飄泊異地的遊子卻被撩動了鄉愁。
當時國家多難,干戈未息,以高適的文才武略,本應參與朝廷大政,建樹功業,可是偏偏遠離京國,身在南蕃。
正承百憂千慮而來,身當亂世,作客他鄉,今年此時,已是相思不見,明年又在何處,難以預料。
生活雖困頓,卻也閒散自適,不可能知道此時竟辜負了隨身的書劍,老於宦途風塵之中。
這是說自己老邁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國家多事而無所作為,內心有愧於到處飄泊流離的友人。

注釋
杜二拾遺:即大詩人杜甫。
人日:漢族傳統節日,時在農曆正月初七。農曆正月初七。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遠藩(fān):一作“南蕃”。指南方的遙遠地區。預:參與。此處是參預朝政之意。
書劍:喻文武。《史記》“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二千石:漢太守官俸二千石
東西南北人:丘曾稱“今丘也,東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詩文賞析

此詩是高適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懷杜甫之作。人日,是農曆正月初七日。杜二,即杜甫。杜甫居成都時,高適與之過從甚密,此詩慰故人思鄉之情,發世事難料之嘆,抒無所作為之憾。

全詩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換韻,開頭是平聲陽韻,中間是仄聲御韻,末段是平聲真韻。“人日題詩寄草堂”,起句便單刀直入點題。人日:農曆正月初七。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此節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遙憐故人思故鄉”,“遙憐”的“憐”,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圍繞這“憐”字生髮展開。“思故鄉”,既是從自己說,也是從杜甫說,滿目瘡痍的中原,同是他們的故鄉。緊接著“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便是這思鄉情緒的具體形容。春天到時,柳葉萌芽,梅花盛開,應該是令人愉悅的,但在飄泊異地的遊子心中,總是容易撩動鄉愁,而使人“不忍見”,一見就“斷腸”,感情不能自已了。

中間四句是詩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憂鬱,又有如大海行舟、隨波飄轉、不能自主的渺茫與悵惘,感情是複雜的。換用仄聲韻,正與內容十分協調。

“身在南蕃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預”是參與朝政之意。儘管如此,詩人的愛國熱忱卻未衰減,面對動盪不已的時局,自然是“心懷百憂復千慮”了。當時,不僅安史叛軍在中原還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勢而言,也並不平靜,此詩寫後的兩三個月,便發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亂。這“百憂千慮”,也正是時局艱難的反映。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見寄》:“嘆我淒淒求友篇,感君鬱郁匡時略”,是很深刻地領會到高適這種複雜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此憂之深,慮之遠,更說明國步艱難,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隱藏了內心無限的哀痛。

瞻望未來,深感渺茫,回顧往昔,事難前定。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詩人早年曾隱身“漁樵”《封丘作》,“龍鍾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這“愧”的內涵是豐富的,它蘊含著自己匡時無計的孤憤,和對友人處境深摯的關切。這種“愧”,更見得兩人交誼之厚,相知之深。

這首詩,沒有華麗奪目的詞藻,也沒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渾樸自然的語言,發自肺腑的真情流貫全篇。那抑揚變換的音調,很好地傳達了起伏跌宕的感情。像這種“直舉胸情,匪傍書史”的佳作,可算是漢魏風骨的嗣響。

標籤:思念

詩詞推薦

  • 同十一醉憶元九

    白居易唐代〕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華下

    司空圖唐代〕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納蘭性德清代〕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余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莫道不淒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玉台體十二首

    權德輿唐代〕鸞啼蘭已紅,見出鳳城東。粉汗宜斜日,衣香逐上風。情來不自覺,暗駐五花驄。嬋娟二八正嬌羞,日暮相逢南陌
  • 憶匡一師

    李商隱唐代〕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鍾曉憶西峰。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蒼梧謠/歸字謠

    蔡伸宋代〕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憑欄人

    姚燧元代〕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祭妹文

    袁枚清代〕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
  • 蝶戀花

    蘇軾宋代〕春事闌珊芳草歇。客里風光,又過清明節。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
  • 小桃紅·春閨怨

    喬吉元代〕玉樓風迕杏花衫,嬌 * 賺。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愁濃難補眉兒淡。香消翠減,雨昏煙暗,芳草遍江南。
  • 幽恨詩

    安邑坊女唐代〕卜得上峽日,秋江風浪多。巴陵一夜雨,腸斷木蘭歌!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齊天樂

    吳文英宋代〕煙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古柳重攀,輕鷗聚別,陳跡危亭獨倚。涼颸乍起。渺煙磧飛帆,暮山橫翠。但有
  • 生查子(藥名閨情)

    陳亞宋代〕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檳郎讀。分明記得約當歸,遠至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未回鄉曲。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南旅情

    祖詠唐代〕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劍留南斗近,書寄北風遙。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佚名兩漢〕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貢?但感別經時。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韋司馬別

    何遜南北朝〕送別臨曲渚,征人慕前侶。離言雖欲繁,離思終無緒。憫憫分手畢,蕭蕭行帆舉。舉帆越中流,望別上高樓。予起
  • 菩薩蠻·春波軟盪紅樓

    吳錫麒清代〕春波軟盪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菸。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舊。可奈別離何,明朝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燭影搖紅·送會宗

    毛滂宋代〕老景蕭條,送君歸去添淒斷。贈君明月滿前溪,直到西湖畔。門掩綠苔應遍。為黃花、頻開醉眼。橘奴無恙,蝶子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七夕

    李賀唐代〕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幽閨欲曙聞鶯轉

    毛熙震唐代〕幽閨欲曙聞鶯轉,紅窗月影微明。好風頻謝落花聲。隔帷殘燭,猶照綺屏箏。繡被錦茵眠玉暖,炷香斜裊煙輕。淡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
人日寄杜二拾遺原文_人日寄杜二拾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