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山 / 一七令·山

作者:令狐楚 朝代:唐代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

山,聳峻,迴環。
滄海上,白雲間。
商老深尋,謝公遠攀。
古岩泉滴滴,幽谷鳥關關。
樹島西連隴塞,猿聲南徹荊蠻。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餘麋鹿閒。

詩詞問答

問:賦山 / 一七令·山的作者是誰?答:令狐楚
問:賦山 / 一七令·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商老:商山四皓,東園東、綺里季等秦末隱居商山,年八十餘。
“謝公”句:指謝靈運喜遊山玩水。
島:疑當作“鳥”。
簪裾:貴宮之服飾。

標籤:寫山

詩詞推薦

  • 南山詩

    韓愈唐代〕吾聞京城南,茲維群山囿。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欲休
  • 浪淘沙·雲藏鵝湖山

    章謙亨宋代〕台上憑欄乾,猶 * 。被誰偷了最高山?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卻是曉雲閒,特地遮攔。與天一樣白漫漫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初見嵩山

    張耒宋代〕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雲來。
  • 酒泉子·長憶孤山

    潘閬宋代〕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輕棹去還來。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
  • 狼山觀海

    王安石宋代〕萬里崑崙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曉寒雲霧連窮嶼,春暖魚龍化蟄雷。閬苑仙人何處覓?靈槎使者幾時回?遨遊
  •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辛棄疾宋代〕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
  • 三善殿夜望山燈詩

    江總南北朝〕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的的連星出,亭亭向月新。採珠非合浦,贈佩異江濱。若任扶桑路,堪言並日輪。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

    貫休唐代〕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前村
  • 山中

    釋秘演宋代〕結茅臨水石,淡寂益閒吟。久雨寒蟬少,空山落葉深。危樓乘月上,遠寺聽鍾尋。昨得江僧信,期來此息心。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永嘉綠嶂山

    謝靈運魏晉〕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澗委水屢迷,林迥岩逾密。眷西
  • 早春夜宴

    武則天唐代〕九春開上節,千門敞夜扉。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送酒惟須滿,流杯不用稀。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泰山

    張養浩元代〕風雲一舉到天關,快意生平有此觀。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後巢居亦覺寬。笑拍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

    魏夫人宋代〕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晚泊潯陽望廬山

    孟浩然唐代〕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醉蓬萊 歸故山

    王沂孫宋代〕掃西風門徑,黃葉凋零,白雲蕭散。柳換枯陰,賦歸來何晚。爽氣霏霏,翠蛾眉嫵,聊慰登臨眼。故國如塵,故人
  • 山中雜詩

    吳均南北朝〕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行經華陰

    崔顥唐代〕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借問
  • 登望楚山最高頂

    孟浩然唐代〕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躋。石壁疑削成,眾山比全低。晴明試登陟,目極無端倪。雲夢
  •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唐代〕溪上遙聞精舍鍾,泊舟微徑度深松。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泰山記

    姚鼐清代〕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
賦山 / 一七令·山原文_賦山 / 一七令·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