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

作者:王維 朝代:唐代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

新豐美酒斗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詩詞問答

問: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作者是誰?答:王維
問: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問:王維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維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新豐盛產美酒價值萬貫,出沒都城長安的遊俠多是少年。
相逢時意氣相投,痛快豪飲,駿馬就拴在酒樓下垂柳邊。

剛剛離家就當上了皇家禁衛軍的軍官,隨後又跟從驃騎大將軍參加了漁陽大戰。
誰不知道奔赴邊疆從軍的艱苦和危險呢,但是為了國家縱然戰死也無悔無怨。

一個人能以雙手拉開雕有圖畫的鐵弓,雖然有層層包圍的敵人騎兵,但在他眼中卻像身處無人之地一樣。
側身坐在馬鞍上,從容調配好弓箭,箭射出去,敵方的許多頭目紛紛落馬。

朝廷君臣慶功大宴剛剛結束,就坐在高高雲台上談論戰功。
天子親臨軒殿賜給他們以侯爵的印信,讓這些將軍佩上步出了明光宮。

注釋
新豐: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盛產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貴,價值萬貫。
鹹陽:本指戰國時秦國的都城鹹陽,當時著名的勇士蓋勒、荊軻、秦舞陽都到過鹹陽,這裡用來代指唐朝都城長安。
羽林郎:漢代禁衛軍官名,無定員,掌宿衛侍從,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後來一直沿用到隋唐時期。
驃騎:指霍去病,曾任驃騎將軍。漁陽:古幽州,今河北薊縣一帶,漢時與匈奴經常接戰的地方。
苦:一作“死”。
擘:張,分開。一作“臂”。雕弧:飾有雕畫的良弓。
重:一作“群”。
白羽:指箭,尾部飾有白色羽翎。
五單于:原指漢宣帝時匈奴內亂爭立的五個首領。漢宣帝時,匈奴內亂,自相殘殺,諸王自立分而為五。這裡比喻騷擾邊境的少數民族諸王。
歡宴:指慶功大宴。
雲台:東漢洛陽宮中的座台,明帝時,曾將鄧禹等二十八個開國功臣的像畫在台上,史稱“雲台二十八將”。
軒:殿前濫檻。
明光宮:漢宮名,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詩文賞析

這組詩的第一首,寫俠少的歡聚痛飲。詩開頭便以“美酒”領起,因為豪飲酣醉自來被認為是英雄本色,所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李白《少年行》)飲酒在當時因能激發意氣而被視作勝事。“斗十千”語出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將進酒》詩云:“昔時陳王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此詩意近李詩,不僅極言酒之珍美,而且還借前人的用語寫出慷慨好客、縱情歡樂的盛況。蓋遊俠之飲原非獨酌遣悶,其倜儻意氣正在大會賓客之際才得以充分的表現。第二句言“鹹陽遊俠”,乃以京都俠少為其代表。遊俠人物大多出身於都市的閭里市井之中,故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里徑直稱之為“閭里之俠”,鹹陽為秦的國都,則京邑為遊俠的淵藪也不言自明,這裡不過是舉其佼佼者以概全體。詩的前兩句以“新豐美酒”烘染在前,“鹹陽遊俠”出場在後,而“多少年”則為全篇之綱。詩的後二句更進一層,寫出俠少重友情厚交誼的作風。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間便能成為意氣相傾的知己,所謂“論交從優孟,買醉入新豐”(李白《結客少年場行》)、“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正表現了他們同聲相應的熱情。因此,在他們開懷暢飲的豪爽風度中,還滲透著為朋友傾情倒意,肝膽相照的人情美。酒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他們率真坦蕩的人生態度。詩為人物寫照,最後卻宕開去以景語收束。詩人撇開樓里的場面,轉而從樓外的景象落筆,其實寫外景還是為內景服務的。末句中的“高樓”不僅和首句呼應,暗示了人物的豪縱氣派,而且以其卓然挺立的雄姿一掃鄙陋猥瑣之態;“系馬垂柳”則以駿馬和楊柳的意象,襯托出少年遊俠富有青春氣息的俊爽風致。有此一筆,使情景歷歷如繪,遂在表現人物豪宕氣概的同時,又顯得蘊藉有致。全詩用筆的跳蕩靈動,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羈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

第二首,寫遊俠的出征邊塞。這首詩里所說的“仕漢”“驃騎”,以及下面兩首詩里出現的“五單于”“漢家君臣”等,都是借漢事喻唐,這在唐詩中幾乎是習聞熟見的慣例。這裡說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擔任了羽林郎的職務。由於羽林郎宿仗衛內、親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閒之輩可以入選。《後漢書·地理志》云:“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由此即可見一斑。驃騎指武帝時的名將霍去病,曾多次統率大軍反擊匈奴侵擾,戰功顯赫。少年報國心切,一心想效功當世,一旦國家有事,便毫不猶豫地隨軍出征。邊關是遙遠荒寒的,沙場的搏殺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種為國獻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馬篇》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少年英雄是一脈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詩通篇是用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加以客觀的描述和讚頌,這裡卻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詰的口氣反挑,使文勢陡起波瀾,末句則以斬截之語收束,而“孰”“不”“縱”“猶”等虛詞的連用,又在接二連三的轉折中不斷加強語氣,活脫地傳達出少年從容朱毅的神情和義無返顧的決心。這種借頓挫的用筆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不僅很有力度,而且進一步深化了遊俠“意氣”的內涵。

第三首,寫少年的勇武殺敵。詩人將主人公置於孤危險惡的戰爭情勢之中。“虜騎千重”指敵人大軍壓境,形成包圍之勢;“眾敵酋傾巢出動,來勢洶洶,企圖以優勢兵力取勝。而少年以“一身”對“千重”之敵,竟能左右馳突於敵陣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且能擒賊先擒王,將凶蠻剽悍的敵酋“紛紛射殺”,其過人的膽略和武藝已分明可見。這裡把少年寫成孤膽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軍、戰功卓著。詩的一、三兩句,以特寫鏡頭為少年英武矯健的身姿寫照:“擘兩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開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馬功夫嫻熟,能在疾馳的馬背上自如地變換各種姿勢;“調白羽”則是善於在運動中瞄準目標,箭無虛發。二、四兩句,從對方著筆來反襯少年的藝高膽大。敵我雙方的力量愈是懸殊,也就愈能表現主人公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而這種氣概,又正來自於其置生死於度外的獻身精神。這樣,這首詩就和上一首彼此呼應,並為下一首寫功高不賞張本。詩中所出現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著色之筆略加點染,本來是愛其人而及其物,這裡的物又為人增色,人與物原不妨是互相輝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詩人每喜表現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稱“彎弓綠弦開,滿月不憚堅。閒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鶖鶬。”(《壯遊》)王維則稱讚他的一位族弟說:“讀書復騎射,帶劍游淮陰……席帆聊問罪,卉服盡成擒。”(《送從弟蕃游淮南》)等等。這些都可看作是詩中理想形象的現實依據。

第四首,寫遊俠的功成無賞。上一首詩既已寫到少年遊俠的勇卻群敵,那么這一首寫朝廷論功行賞,他也理應是受獎的主角了。詩的前三句,極寫慶功儀式的隆重和氣氛的熱烈:君臣歡宴、雲台論功、天子臨軒、封侯賜爵,正當期待中的主角出場時,領賞者卻突然變成了“將軍”。這裡的“將軍”和第二首“初隨驃騎戰漁陽”里的“驃騎”當是一人,指軍中的主帥。“將軍諷出明光宮”,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意謂受皇帝寵信的權貴坐享其成而血戰的勇士反遭冷落。詩以烘雲托月的手法反覆渲染,到頭來卻翻作他人;而活躍在前三首詩里的主角被悄無聲息地推到了局外。這種欲抑故揚的藝術處理,使詩中的不平之鳴得以強有力的表現,這裡再加申說反而是多餘的了。

王維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筆調謳歌了豪盪使氣、捨身報國、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俠精神,表現出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他筆下的少年遊俠形象,和盛唐其他詩人創造的形象一樣,實際上是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寫照。這四首絕句獨自成篇,各有側重,但又蟬聯而下,互相補充和照應。用筆或實或虛,或顯或隱,舒捲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譜寫了一支朝氣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進行曲。

標籤:勵志邊塞戰爭

詩詞推薦

  • 孔明智退司馬懿

    羅貫中明代〕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 * 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
  • 戰城南

    盧照鄰唐代〕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潭。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龔自珍清代〕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宿鐵關西館

    岑參唐代〕馬汗踏成泥,朝馳幾萬蹄。雪中行地角,火處宿天倪。塞迥心常怯,鄉遙夢亦迷。那知故園月,也到鐵關西。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雜曲歌辭渡遼水

    王建唐代〕渡遼水,此去鹹陽五千里。來時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亦有白骨歸鹹陽,營家各與題本鄉。身在應無回渡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江行無題一百首

    錢珝唐代〕傾酒向漣漪,乘流欲去時。寸心同尺璧,投此報馮夷。江曲全縈楚,雲飛半自秦。峴山回首望,如別故鄉人。浦煙
  •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岑參唐代〕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白髮悲明鏡,青春換敝裘。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下曲四首

    王昌齡唐代〕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不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飲馬
  • 石壕吏

    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一

    杜甫唐代〕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飢啄泥。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征西。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 浣溪沙·身向雲山那畔

    納蘭性德清代〕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入昌松東界山行

    高適唐代〕鳥道幾登頓,馬蹄無暫閒。崎嶇出長坂,合沓猶前山。石激水流處,天寒松色間。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 窮邊詞二首

    姚合唐代〕將軍作鎮古汧州,水膩山春節氣柔。清夜滿城絲管散,行人不信是邊頭。箭利弓調四鎮兵,蕃人不敢近東行。沿邊
  • 浪淘沙 望海

    納蘭性德清代〕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 *
  • 洗兵馬(收京後作)

    杜甫唐代〕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日報清晝同。河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殘鄴城不日得,獨任朔方無限功。京師
  • 黃家洞

    李賀唐代〕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山潭
  • 關山月

    徐陵南北朝〕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星旗映疏勒,雲陣上祁連。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銀山磧西館

    岑參唐代〕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 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

    黃遵憲清代〕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感遇詩三十八首

    陳子昂唐代〕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蘭若
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原文_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