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80年>> 4月15日

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逝世

1980年4月15日

1980年4月15日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逝世_歷史上的今天

1980年4月15日,巴黎哀悼哲學家讓-保羅-薩特逝世,享年74歲。他離開了他的情人,50多年來知識方面的爭論對於亞蒙娜-德博瓦爾,留下了大量的小說與其它散文作品,包括專題論文《存在與虛無》和激盪人心的戲劇《毫無出路》。

薩特出生於一個實際上從未欣賞過他的才能的資產階級家庭。未到4歲他就開始讀書。很小的時候他就認定詞是“事物的精髓”,60多歲時成了一位參加1968年5月的街頭抗議活動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後來的觀點有所改變。“承擔義務應該用行動”,他說,“而不是用言詞”。

1933年他在馬丁-海德格指導下學習哲學。馬丁-海德格拓寬了他的存在與意識的觀點。薩特反過來又要求他的讀者自己決定,要他們本身從別人的期望中解放出來,真正地感覺自己本身的存在。

 

薩特的一生從不迴避現實,而且充滿戰鬥性。站在馬路邊的汽油桶上發表講話(而不是坐在沙發上)的這個姿態可看作是他一貫人生態度的表現。

196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出缺。這一榮譽瑞典文學院原來是打算頒給法國50歲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小說家、劇作家薩特(1905-1980)的,但這位大師拒絕接受這一榮譽。在寫給瑞典文學院的信中他申述了自己的理由,他說他的這一行為並非針對諾貝爾獎金本身,而是他不接受任何一個來自官方機構所頒發的獎項。薩特所提出的客觀理由是,他認為在文化的領域中,也有東西方的鬥爭,但是東西兩文化事實上是可以和平相處的。他意識到文化的接觸在一定情況下會出現衝突的現象,這些衝突必須靠人和文化的接觸去排除,不能單靠一些機構的斡旋而解決。他同時還聲明,他正是由這兩種文化的衝突所構成,但他的同情心卻毫無疑問是站在社會主義一邊的。

 

4月15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