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2004年>> 7月12日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全寶在逝世,享年83歲。

2004年7月12日

2004年7月12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全寶在逝世,享年83歲。_歷史上的今天
郭全寶

郭全寶(1921—2004.7.12.),男,北京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8歲拜師王少雲學習唱京劇丑角。11歲起在天橋平民茶園裡與白全福等撂地演出化裝滑稽二黃。1934年拜於俊波為師學說相聲,並與侯寶林、白全福等在北京天橋啟明茶社,天津謙德莊,濟南晨光茶社同台演出。14歲起輾轉於京、津、濟南一帶表演相聲。1947年,在天津參加兄弟劇團,與常寶堃、趙佩茹等名家聯袂演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慰問團赴朝鮮慰問演出。回國後參加中央廣播說唱團,先後與劉寶瑞、侯寶林、郭啟儒、馬季、郝愛民等名家合作。1951年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工作,先後與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郝愛民等合作表演相聲。晚年與羅榮壽合作表演雙簧。2004年7月12日在北京市垂楊柳醫院因病逝世,享年83歲。
郭全寶藝術特色
  郭全寶先生藝術精湛,捧逗俱佳,風格火爆,幽默風趣,並且擅長單口相聲,還精通京劇、單弦兒、數來寶等多種藝術形式。擅演單口和鬧活,如《捉放曹》、《黃鶴樓》、《耍猴》、《借火》等。其中1957年由其逗哏的相聲《好啊,好》曾流行全國。晚年與羅榮壽合作表演雙簧。五十多年藝術實踐,形成了自己藝術風格:善演單口、捧逗俱佳、表演對口相聲具有配合默契、感情充沛、語言生動等特點,單口表演更幽默風趣、說表自如、摹聲擬態、維妙維肖。
郭全寶主要相聲作品
  《關公戰秦瓊》郭全寶、侯寶林
  《講帝號》郭全寶、侯寶郭全寶和搭檔侯寶林表演相聲林
  《改行》郭全寶、侯寶林
  《醉酒》郭全寶、侯寶林
  《學大鼓》郭全寶、侯寶林
  《戲劇與方言》郭全寶、侯寶林
  《武松打虎》郭全寶、侯寶林
  《陰陽五行》郭全寶、侯寶林
  《賣包子》郭全寶、侯寶林
  《扎針》郭全寶、馬季
  《萬紫千紅繞營房》郭全寶、馬季
  《妙語驚人》郭全寶、馬季
  《賣布頭》郭全寶、馬季
  《女隊長》郭全寶、馬季
  《吃餃子》郭全寶
  《底漏》郭全寶
  《賣估衣》郭全寶、郭啟儒
  《洪羊洞》郭全寶、郭啟儒
  《找堂會》郭全寶、郭啟儒
  《粥挑子》郭全寶、郭啟儒
  《倒扎門》郭全寶、郭啟儒
  《扔靴子》郭全寶、郝愛民
  《糊塗縣官》郭全寶
  《借火》郭全寶
  《三近視》郭全寶
  《當行論》郭全寶、劉寶瑞
  《高人一頭的人》郭全寶、劉寶瑞
  《好啊好》郭全寶、劉寶瑞
  《找對象》郭全寶、劉寶瑞
  《做大褂》郭全寶、劉寶瑞
  《掄弦子》郭全寶
  《歪批三國》 郭全寶、劉寶瑞
  《說字》 郭全寶、劉寶瑞
  《八扇屏》郭全寶、劉寶瑞
  《當行論》郭全寶、劉寶瑞
  《批聊齋》郭全寶、劉寶瑞
  《金剛腿》郭全寶、劉寶瑞、馬季
  《奉承人》郭全寶、劉寶瑞
  《西行漫記》郭全寶、劉寶瑞
  《繞口令》郭全寶、劉寶瑞
  《我的歷史》郭全寶、劉寶瑞
  《扒馬褂》郭全寶、劉寶瑞、馬季
  《拆字》郭全寶、劉寶瑞、馬季
  《趕考》郭全寶、劉寶瑞
  《飛油壺》郭全寶、劉寶瑞
  《支援新廠》郭全寶、劉寶瑞
  《九點鐘開始》郭全寶、劉寶瑞
  《猜地名》郭全寶、劉寶瑞
  《韓青天》郭全寶、劉寶瑞
  《住醫院》郭全寶、劉寶瑞
  《買猴》郭全寶、劉寶瑞
  《值班醫生》郭全寶、劉寶瑞
  《吃飯我掏錢》郭全寶、劉寶瑞
  《寸步難行》郭全寶、劉寶瑞
活動年表
  1943年7月,農曆癸未年:王世臣赴濟南演出
  王世臣應相聲名家孫少林先生之邀赴濟南大觀園晨光茶社演出,當時在此表演的還有馬三立、周德山、劉寶瑞、郭全寶、白全福、劉桂田、高德光、孫寶才、高笑林、連秀全、王長友、王鳳山、郭寶珊、孫少臣等人。
病逝
  中國著名老一代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廣播藝術團一級演員郭全寶於2004年7月12日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1953年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的他曾先後與侯寶林、劉寶瑞、馬季、郝愛民等著名表演藝術家合作表演相聲。郭全寶的追悼會將於18日上午在八寶山公墓舉行。北京曲協主席李金斗說,郭全寶的逝世是相聲界的一件大事,在侯寶林的幾個搭檔中,郭全寶是最後去世的一位,他的去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昨天一大早,八寶山第一紀念堂前,到處是手捧黃色菊花的老者和手持相機的記者,老一代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全寶的追悼會,在濛濛細雨中拉開帷幕。中宣部、文化部、中國廣播藝術團等單位的領導,蘇文茂、李文華、馬增慧、唐傑忠、姜昆、朱時茂、笑林、馮鞏、張志寬等表演藝術界人士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總政、戰友等駐地在北京的藝術團體均派代表前來,到場的相聲演員超過200人。侯寶林的女兒侯和馬季的兒子也代表家人前來。侯不停地抹著眼淚,說這令她想起了她父親去世時的情形。曲藝雜家崔琦寫了首輓詩,貼在紀念堂前:“相聲泰斗捧逗佳,甘做綠葉襯紅花,淡泊名利為師表,風範永垂譽中華。”上年紀的曲藝界人士看到這首詩,均唏噓不已。數百名素不相識的市民從各城區趕來參加郭老的追悼會,看到郭老遺容時,他們顯得比親友們還難過。他們圍著郭老遺體整齊地擺了一圈黃菊花。
  家住六部口的李老先生說,他們從小就聽郭老的相聲,感覺郭老的表演總是能夠反映老百姓的事,他樸實、和藹,就像大家親人一樣,是他這代人心中的偶像。記者從堂前轉到堂後,發現被記者層層包圍的那些名家,大都已到“知天命”的年齡。
  姜昆,54歲;常貴田,52歲;李金斗,57歲;劉洪沂,55歲;王謙祥,57歲……年輕一點的,馮鞏,47歲;笑林,48歲……北京曲協副主席賈德豐指出,這些50歲上下的演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受過很嚴謹的科班培訓,基本功很紮實,這和老一代藝術家的傾囊相授與積極扶持是分不開的。在接受採訪時,他們都表示要“繼承郭老遺志,把相聲發揚光大”等等。對此,一位長期在曲藝界工作的業內人士評論道:傳統相聲不去學,新段子又沒有,拿什麼發揚光大?一些名家除對春節晚會要上的段子特別重視,以保持知名度外,平時根本不用心學習,甚至連簡單的訓練都缺乏,更別提像侯寶林、郭全寶一樣去體驗生活搞創作了,表演全靠吃老本,基本功嚴重透支,難怪觀眾不喜歡,難怪“春晚”上相聲一年不如一年。這位業內人士說,50歲,國人眼中的“知天命”之年,許多相聲演員到了這個年齡,才產生危機感,在追悼會這種場合,才想起老先生的好。姜昆:該掏老先生的更多東西:姜昆特意從西藏回京參加郭老的追悼會,在拜別郭老遺體和家屬握手時,現場並沒有哀樂,但他的眼淚奪眶而出。1976年,姜昆進入中國廣播說唱團時,郭老一天到晚和他這樣的小伙子呆在一起,被稱為“活寶”。郭老教給他二三十段傳統相聲,都是以前從未聽過的。如今姜昆也到了郭老當年的年齡,深深體會到老一代人的良苦用心,想起來既感動又後悔,他說:“我本應該從老先生那裡掏出更多的東西。”
  郭老去世的這兩天,劉洪沂一直對自己耿耿於懷。1999年郭老生病臥床之前,曾把他叫到家裡,拿出一盤《學大鼓》,要給他傳這段“活兒”,但他沒當回事。郭老去世後他才驚覺,自己還沒“上”這個段子,可現如今找誰給“說說”呢?劉洪沂痛心不已,
  感到愧對郭老郭全寶老伴。劉洪沂說:“現在我們也到了50多歲,完全理解了老先生當年的急切心情,可惜有很多東西沒能繼承下來。”懷念:與郭老比有些“腕兒”太躁:追悼會結束後,梁厚民、劉洪沂、崔琦、汪保琦等數十人在一起小聚。談起郭老這代人,劉洪沂說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從國小藝,說了一輩子相聲,沒幹過別的,家裡連盒火柴都是說相聲賺的。”侯寶林、劉寶瑞等都是這樣,他們才是“職業相聲演員”。對老先生的懷念很快轉到對當今一些“腕兒”的批評上。有人披露,有的“腕兒”特別霸道,安排節目時不讓別人上效果好的段子,以防比自己還出彩。有人還透露,許多“腕兒”不但拿不出好的新作品,而且颱風很差。郭老在後台從來不開玩笑、耍貧嘴,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醞釀感情,“上台如猛虎,下台似綿羊”。而現在一些人一到後台就侃大山,到處海闊天空地閒聊,然後才漫不經心地上台。“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觀眾就知道。”上面提到的業內人士表示,藝術規律不可違背,相聲不景氣並非市場的原因,關鍵在於相聲界自身,“吃老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50歲左右的相聲演員正面臨生存和傳代雙重危機,此時除拋棄浮躁心態,靜下心來苦練基本功搞創作外,別無選擇。
郭全寶徒弟
  王文硯
  汪寶琦

7月12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