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87年>> 7月17日

程學達,土壤肥料學家,浙江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創建人之一。

1987年7月17日

1987年7月17日程學達,土壤肥料學家,浙江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創建人之一。_歷史上的今天
程學達

程學達(1913—1987),土壤肥料學家,浙江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創建人之一。對紅壤改良和開發利用有重要建樹。強調有機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積極提倡發展綠肥,“以磷增氮,以氮增糧”,為浙江省農業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程學達,1913年9月13日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五橫鄉,父親程英康從事鹽務稽核,工作調動頻繁,家庭生活極不安定。程學達1919年隨父母遷居山東。1930年入安徽省立高級中學學習,在校期間,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和同學一起赴南京請願。1931年轉入上海正風中學。1932年畢業後考入暨南大學,1933年轉入江蘇南通學院。
  1937年,程學達從南通學院農業化學系畢業後不久,抗日戰爭全面開始。他幾經輾轉,於1939年被浙江省化學肥料管理處聘為技士,擔任對進口化學氮肥進行檢驗和田間試驗。一年後隨化學肥料管理處併入浙江省農業改進所,任技士兼農化股股長。1941年被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聘為農學院講師,主講土壤肥料學,併兼管農業試驗場。抗日戰爭勝利後,隨浙江大學遷回杭州。1946年被南通學院聘為副教授。1948年回到浙江,在浙江省立蠶桑專科學校和省農民學校師資訓練班任教。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後,他參加了浙江省軍管會主辦的接管學習,旋即參加由張勁夫領導的浙江省政府農業經濟考察團,深入各地進行農村經濟調查,提出恢復農業生產的措施。1950年1月調入浙江省實業廳農業技術改進所任技正兼土壤農化系主任。1956年調任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兼土壤肥料系主任。1960年,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升格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並與浙江農業大學合併,程學達任土壤農化系主任、土壤肥料所所長。1965年校院分建,他出任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直至1987年7月病逝。
  程學達是浙江省土壤肥料研究機構的創建人之一,並長期擔任領導職務。在他主持下,建立了土壤、肥料、微生物研究室和中心實驗室,配備了較為先進的科學儀器和設備,多方聘請學有專長的土壤肥料學家,積極培養人才,使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為一個較有聲望和成就的省級研究所。
  他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和農業生產的結合。浙江省人多地少,低產田面積很大,糧食產量較低。針對這一狀況,他多次帶領科技人員深入低產地區,開展低產田改良研究工作,在紅壤改良和利用、開發紫雲英和綠萍等生物有機肥源,以及發展化肥生產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為促進浙江省農業生產作出了積極貢獻。他與農業部門有極好的合作關係,經常為浙江省和浙江省農業廳領導出謀劃策,宣傳科研成果,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參與制定農業發展規劃。
  程學達對浙江省農業種植制度的改進也做了大量工作,參與了耕作制度的調查和規劃,對確立一年三熟和二年五熟種植制、冬季綠肥在種植制中的地位和意義,起了建設性的作用。他對水稻營養特性和合理施肥也有較深入的研究,《中國水稻栽培學》一書中《水稻合理施肥》一章,就是他在這方面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
  在兩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中,他是浙江省土壤普查的技術負責人。1958—1960年,他擔任浙江省第一次土壤普查、土地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兼普查辦公室主任,負責技術規程的制定和實施、資料匯總、組織編寫和出版《浙江土壤志》。1979年,他擔任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土壤普查科學技術顧問組成員兼華東顧問組副組長。他抱病參加了全國土壤普查委員會在浙江富陽的試點工作,並任省級匯總編輯委員會顧問。他還擔任《浙江省簡明農業區劃》編寫小組副組長和“浙江省海岸帶和海塗資源調查”領導小組成員。這兩項工作分別獲得國家農業區劃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獎和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程學達博學多才,勤於實踐。他專業基礎深厚,農業生產知識豐富。他治學嚴謹,尊重事實,堅持真理,直言不諱。60年代初,他冒著攻擊三面紅旗的風險,針對土壤肥力衰退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向領導部門反映情況並提出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他在科研工作中要求嚴格,對研究所的選題、設計、觀察記錄、資料匯總、課題總結都嚴格審查。他為人謙遜,對青年諄諄善誘,善於團結同志,合作共事。
  程學達還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他是浙江省土壤肥料學會的創建人之一,1961—1985年期間一直當選為浙江省土壤肥料學會副理事長。1982年又當選為中國農學會土壤肥料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55年,他參加了九三學社,並歷任九三學社杭州分社委員、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浙江省工作委員會委員。1979年,他被選為浙江省第五屆政協委員,1985年被選為浙江省第六屆人大代表。程學達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早在60年代初,他就立志參加中國共產黨,1985年1月31日終於實現了這一夙願。
提出改造低產田的配套技術措施
  浙江省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紅黃壤是浙江的主要土壤類型和土壤資源,其中以位於浙江中西部的金(華)衢(縣)盆地分布最為集中且典型。由於長期濫墾濫伐,森林植被破壞殆盡,水土沖刷嚴重,紅色土層裸露,被稱為“紅色荒漠”,農作物產量極低,人民生活困苦。
  50年代初,程學達曾對紅壤類型、肥力和生產利用狀況進行調查研究,認為低丘紅壤可以改良利用,是浙江省發展農業生產的潛力所在。1958年,他帶領低產田改良工作組深入衢縣低產地區進行調查,並在乾塘畈設立低產田改良基點。乾塘畈是一個以蟲害多,血吸蟲病患者多,荒地多,勞動力少而著名的低產畈。程學達和工作組成員一起,冒著感染血吸蟲病的危險,走遍田間地頭,深入農戶,開展調查研究以及一系列擴大肥源、改變耕作制度和栽培等田間試驗,查明了低產田土壤性質、類型和低產原因,提出了改良低產田的技術措施,組織農戶進行技術示範,使紫雲英鮮草產量高達每畝5000公斤以上,水稻畝產由40—50公斤躍增至225公斤,從而大大增強了農民改造低產田的信心,推動了全省深耕改土、改良低產田的運動。
  為了深入研究紅壤的改良和開發利用,1959年,程學達組織科技人員在金華七一農場(原石門農場)建立了試驗研究基點。1961年改名為紅壤試驗站。他根據當時紅壤地區的水利、肥料和自然環境條件,提出紅壤改良要“有水走水路(種水稻),無水走旱路(種旱作),加速培肥地力,改變低產面貌,改善環境條件,種好防護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指導思想。試驗站開展了低丘紅壤種植制度,水田、旱地綠肥引種和高產栽培技術,合理利用紅壤的肥水演變規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時發動民眾植樹造林,營造防護林帶。
  1963年,程學達和俞震豫共同率領從事農學、土壤、化肥和綠肥等方面研究的人員,到衢縣樟樹潭三口畈和金華紅壤試驗站蹲點,負責金華片的低產田(包括低產紅壤壠田)的改良工作。他們在農村進行科學試驗,推廣新技術,經過三四年的踏實工作,使三口畈7758畝糧地改善了水利條件,整理了土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糧食年產量由平均每畝131公斤提高到405公斤,增加了2.1倍,農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為改良低產田作出了很好的榜樣。他們把改良低產田的經驗歸納為“水利先行,肥料緊跟,相應改制,良種良法”。這一經驗在金華地區全面推廣後,糧食產量迅速提高,使金華地區成為浙江省第二個商品糧基地。此後,程學達又和幾位農學家到浙江省勞動模範、高產典型胡香泉農藝師領導的紹興東湖農場蹲點,總吉他們的高產經驗,並在全省農業技術會議上提出“良田、良制、良種、良法”“四良”高產配套技術,對浙江全省糧食畝產超千斤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積極倡導“以磷增氮”和“南萍北移”
  程學達認為,解決肥料問題,要實行“開源節流”,強調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50年代初,他就著手開展有機肥源和農家肥的調查,對人糞尿、廄肥、堆肥的積制和施用進行研究、撰寫了《農家肥料自給法》、《肥料手冊》等科普書籍,提倡合理積制和施用農家肥料。
  稻田冬季豆科綠肥——紫雲英,是我國南方稻田最大宗的有機肥源,由於它能共生固氮,耕翻後,可以向稻田提供氮素和有機質。它是我國南方農田自古以來賴以維持土壤肥力和農業生產的重要肥源之一。但南方稻田土壤普遍缺磷,尤其是低產土壤,速效磷更加貧乏;綠肥高產良種及其栽培技術未被民眾普遍掌握。為此,程學達成立了綠肥組,研究綠肥的選種、育種和高產栽培利用技術,使浙江省紫雲英優良品種——奉化大橋種和平湖大葉種得到提純和推廣,並選育出一批新的良種;總結提出一整套紫雲英高產栽培技術,主要是增施磷肥,提高紫雲英產量。60年代,農業部在浙江浦江召開全國磷肥施用技術座談會。程學達在會上作了經驗介紹,積極提倡“以磷增氮,以氮增糧”,即通過對紫雲英施用磷肥,增加鮮草畝產量,耕翻後增加土壤氮素和有機質含量,達到提高土壤肥力,增產糧食的目的。這一經驗已推廣成為改良低產田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水生綠肥——綠萍,又名滿江紅,是一種萍藻共生的水生蕨類植物。它的光合效率高、繁殖係數和固氮強度也高。稻田養萍對增加稻田的氮源和有機質有良好作用,在浙江溫州、平陽、瑞安等地有悠久歷史和傳統經驗。但萍種被少數“萍客”所壟斷;在放養技術上也有一系列難題,因此未能推廣。程學達認為,在當時化學氮肥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綠萍是一種有發展前途的生物有機肥源。他和同事通過引進優良萍種,研究養殖技術,解決了綠萍在浙江省北部地區越冬、越夏、防治綠萍病蟲害,在稻田放養和利用綠萍等技術,使綠萍放養推廣到浙江中、北部地區,居於全國前列,在國內外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立足當地資源,促進化肥生產
  1951年,程學達在調查中發現,農民種植水稻時,喜歡用煤石灰(由石煤作燃料燒制的石灰)而不喜歡用柴石灰(用柴草燒制的石灰)。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煤石灰中含有較高的硫酸鹽,它對防治水稻早期發僵,促進水稻髮根和植株生長有良好作用,柴石灰因不含硫酸鹽而效果較差。如果在施用柴石灰時加入一定量的石膏或其他硫酸鹽,也能表現出同煤石灰相似的效果。這一科研成果在《土壤學報》發表後,引起了科技界的重視,推動了硫肥的合理使用。
  1955年,程學達開始研究石灰氮肥的肥效和施用技術。石灰氮是一種氰氨態氮肥,直接施用於作物時會產生毒害作用;施用不當還會對人畜產生危害,因而限制了它的生產和推廣套用。程學達提出石灰氮拌土堆漚的方法,使氰氨水解成尿素,再轉化成銨態氮,作物才能吸收利用,並能作追肥施用,既充分發揮了石灰氮的肥效,又避免了對作物和人畜的危害。他還發現,石灰氮加入新鮮人糞尿中,可有效地殺滅糞便中的血吸蟲卵,而不影響人糞尿的肥效。這一發現,使石灰氮成為當時血吸蟲病流行區最受歡迎的一種氮肥,既促進了石灰氮的推廣套用,又為防治血吸蟲病作出了貢獻。根據石灰氮生產簡便、投資少、成本低,以及浙江省水電資源豐富的特點,程學達向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在衢縣建立石灰氮肥廠的建議,得到採納。
  程學達從1950年開始對磷肥品種、肥效鑑定和施用技術進行研究,發現過磷酸鈣對豆科綠肥增產效果極為顯著。1956年,他發表《過磷酸鈣對於紫雲英和黃花苜蓿的效果及其對後作的影響》一文,為他日後倡導“以磷增氮,以氮增糧”的觀點作了準備。在早期研究中,他發現磷礦粉(當時用的是結晶緻密的海州磷灰石粉),不論對旱作還是水稻,當季肥效都較差。當時國內硫酸奇缺,限制了過磷酸鈣的生產。為了提高磷礦粉的當季肥效,程學達在1956年開展將磷灰石粉與鈉、鈣的炭酸和硫酸鹽類混合,進行高溫熔煉,製造融熔磷肥的試驗。所製成的熔融磷肥、其構溶性磷含量比磷灰石相對提高了24%—56%。用這種磷肥進行肥效試驗,比直接施用磷灰石粉有較好的肥效。這是熱法生產鈣鎂磷肥的雛形,對以後浙江省發展鈣鎂磷肥有一定的啟發和推動作用。
  程學達還研究了鉀肥對紫雲英的增產作用,證明鉀肥對紫雲英有良好的增產效果;鉀肥和磷肥配合施用,增產效果更加明顯。此後,他在浙江省化肥試驗網中繼續對鉀肥的作用進行探討。到60年代中後期,浙江省農業生產中顯露出作物缺鉀的趨勢,他及時提出迅速把化肥研究的重點轉移到鉀肥的肥效和有效施用條件的研究上來,並親自主持這項研究工作。1976年,在河北邯鄲召開的全國土壤肥料研究工作會議上,他作了大會發言,在精闢地闡述了土壤—作物—肥料體系相互關係的基礎上,指出,由於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氮磷化肥施用量不斷提高,複種指數和單位面積產量增加,投入農田的鉀和作物攜出的鉀長期失調,引起土壤鉀素的虧缺和耗竭,增施鉀肥將成為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品質的重要措施之一。20多年來浙江省鉀肥推廣套用的歷史證明了程學達的科學論斷。他主持的鉀肥的增產作用及其有效施用條件的研究成果受到了獎勵。
程學達先生簡歷
  1913年9月13日 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
  1937年 畢業於南通學院農業化學系。
  1939年 任浙江省化學肥料管理處技士。
  1939—1941年 任浙江省農業改進所技士兼農化股股長。
  1941—1945年 任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講師。
  1945—1946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講師。
  1946—1948年 任南通學院副教授。
  1948—1949年 任浙江省立蠶桑專科學校教師。
  1950—1953年 任浙江省實業廳農業技術改進所技正兼土壤農化系主任。
  1953—1960年 歷任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工程師、技師、農技師,土壤農化系主任、副所長。
  1960—1987年 歷任浙江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主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農技師、研究員。
  1987年7月17日 病逝於浙江省杭州市。
程學達先生主要論著
  1 程學達.肥料配合的方法,上海:中華書局,1950.
  2 程學達.怎樣做骨肥.上海:中華書局,1951.
  3 程學達.紅土的改良.上海:中華書局,1951.
  4 程學達.積肥法.上海:中華書局,1951.
  5 程學達.農民肥料自給法.上海:新農出版社,1951.
  6 程學達.稻麥棉麻的施肥法.上海:革新書店,1951.
  7 程學達.肥料手冊.上海:中華書局,1952.
  8 程學達.冬季積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4.
  9 浙江省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程學達.土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
  10 浙江省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程學達.肥料.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
  11 程學達.談談化學肥料.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6.
  12 程學達,李實燁.浙江稻田施用煤灰柴灰問題的研究.土壤學報,1956,4(1):55-58.
  13 程學達.浙江省肥料試驗研究工作簡報.華東農業科學通報,1956(10):538—541.
  14 程學達,尹道明,莊德惠等.化學肥料試驗.華東農業科學通報,1956(5):319—320.
  15 程學達,莊德惠.過磷酸鈣對紫雲英和黃花苜蓿的效果及其對後作的影響.華東農業科學通報,1956(12):639—642.
  16 程學達,李兆楷.有機無機氮磷顆粒肥料與粉狀施用肥效比較試驗.華東農業科學通報,1957(8):415—417.
  17 程學達.肥料知識.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
  18 程學達,盛元虎,彭玉純.水稻合理施肥技術的研究,載於浙江省農、林、水科學研究主要成果彙編(1949—1962).杭州:浙江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編印,1962:28—29.
  19 程學達.石灰氮施用方法研究·浙江省農、林、水科學研究主要成果彙編(1949—1962).杭州:浙江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編印,1962:31—32.
  20 程學達(主編).浙江土壤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4.
  21 程學達,胡之廉,馮志高.浙江省1963年水稻施用礦質磷肥的效果和今後推廣意見.浙江農業科學,1964(7):325—329.
  22 吳本忠,程學達,王元卿等.稻田冬作輪種對提高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的作用.浙江農業科學,1964(10):482—489.
  23 程學達,葉國添,彭玉純等.浙江省小麥施用幾種礦質磷肥的效果試驗.浙江農業科學,1964(11):532—536.
  24 程學達,黃良榕,詹長庚等.油菜施用礦質磷肥的增產效果及其施用條件.浙江農業科學,1965(1):18—21.

7月17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