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56年>> 10月29日

以色列在英、法殖民者慫恿下,兵分三路入侵埃及西奈半島,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1956年10月29日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殖民者慫恿下,兵分三路入侵埃及西奈半島,第二次_歷史上的今天

埃及將船隻鑿沉在塞得港蘇伊士運河的河
口。入侵一發動,英國海軍的打撈船就開
始清理河道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蘇伊士運河戰爭(亦稱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蘇伊士運河是溝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運河是埃及人民血汗和生命築成的,但卻為英、法的運河公司把持。蘇伊士運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額利潤,成為埃及的“國中之國”。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勝利後,埃及人民掀起反對英軍占領運河區,要求收回運河主權的鬥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於1956年6月13日前將占領軍撤出運河區。埃及為發展民族經濟和抵禦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尋求軍事援助遭到刁難與拒絕後,於1955年9月與蘇聯、民主德國、波蘭簽訂貿易協定,購買蘇聯等國的武器裝備。這引起英、法、美西方國家的強烈不滿。為迫使埃及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發表聲明,撤回1952年允諾的就埃及建造亞斯文高壩工程提供的7000萬美元援助。接著,世界銀行也停止貸款2億美元給埃及的計畫,埃及不屈服於西方壓力,同年7月26日納賽爾頒布“關於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國有化的命令”,以便用運河航運的收入作為建造亞斯文高壩的款項。英、法擔心運河關閉,海灣與西歐之間的石油運輸線被切斷,對埃及進行威脅制裁。首先凍結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運河公司的基金。8月2日,英、法、美三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主張蘇伊士運河“國際化”,並提出召開24國參加的倫敦會議,遭埃及拒絕。隨後,美國、澳大利亞、衣索比亞、伊朗和瑞典組成的“五國委員會”對埃及施加壓力。英、法還煽動幾百名外籍職員離職,但埃及領航員成功保證了航運暢通。9月,英、法、美再次召開倫敦會議,決定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

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10個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島,向運河逼進,埃及軍隊進行頑強反擊。10月30日,英、法要求以埃雙方軍隊在12小時內從運河區撤出,否則將派兵干涉,遭到拒絕。10月31日,英、法軍隊對埃及進行武裝干涉。11月5日,英、法海軍陸戰隊在塞得港附近登入,但在當地軍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軍受阻。埃及宣布與英、法斷交,埃軍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衛運河區。世界各國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義鬥爭,一些阿拉伯國家與英、法斷交,對英、法實行石油禁運。11月1日,美國在聯大緊急大會上提出立即停戰的提案。2日,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這個提案。11月5日,蘇聯建議與美國共同出兵“制止”侵略,並向英、法發出最後通牒,聲稱“決心使用武力”恢復和平。英、法政府內外交困,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從埃及撤軍,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鬥爭的勝利。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殖民者慫恿下,兵分三路入侵埃及西奈半島,第二次_歷史上的今天

蘇伊士運河上的英法軍艦

以色列入侵埃及西奈半島軍事行動的主要策劃者、以軍總參謀長達揚將軍(前排右),及後來曾任以國防部長的沙龍(前排左)

正冒著槍火躬身前進的英軍士兵,奪下了這座村莊

英國軍隊在塞得港進入陣地,附近一幢樓房在燃燒

10月29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