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簡介 他是怎么死的?如何評價劉銘傳?

劉銘傳,是晚清的一位大臣,是淮軍中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台灣省的首任巡撫。劉銘傳字省三,號大潛山人,因為臉上凹凸不平而又在家排行第六,所以有六麻子、劉麻子獲劉六麻子的外號。

道光十六年,劉銘傳在家鄉安徽合肥出生,幼時家庭貧苦。特別是在劉銘傳十一歲的時候父親又去世,更是讓劉家的生活艱苦異常。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無法在供他專心讀書,劉銘傳十八歲的時候最終放棄了讀書的想法,流落江湖。更甚至有一段時間,甚至上山為匪,從事綠林劫盜。

劉銘傳二十歲的時候,也就是1856年,因為他的土匪職業,母親受他所累而自殺。母親的去世,讓劉銘傳悲痛不已,從而幡然悔悟,離開土匪窩,回到家鄉參加團練。儘管後來他成為清朝大臣,淮軍的重要將領,曾經還帶領軍隊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但早先的時候,劉銘傳實際上是動了參加太平天國的心思的。後來清朝積極展開對太平天國的鎮壓活動,劉銘傳也是反對的。劉銘傳是甚至後來,因為在太平軍圍攻合肥的時候,拒絕合肥知縣的求救而被下獄逮捕。

從監獄中放出來後,劉銘傳投靠李鴻章,成為李鴻章手下淮軍的一員,此後也開始聽李鴻章調令,參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活動。

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簡介 他是怎么死的?如何評價劉銘傳?1862年,劉銘傳接受太平軍的投降,收復上海浦東。1864年,率部攻克常州,升直隸總督。1867年,在鎮壓捻軍活動中斃東捻軍領袖任,獲首功,封一等男爵。劉銘傳升官途中,時常傳來他冒功、誣陷等情況,由此激發了湘軍與淮軍之間的派系矛盾。1868年,劉銘傳辭職回鄉,創辦肥西書院。

1884年中法在戰爭爆發之後,劉銘傳被清廷重新啟用,以福建巡撫身分督辦台灣軍務。劉銘傳不愧是經歷過殘酷戰鬥的統領,到了填完之後,當即積極整備岸防,多次挫敗想要從基隆登入,進攻台灣腹地的法軍。後來湘軍孫開華等部在滬尾之役中重挫法軍攻占台北的行動,而正好當時基隆疫病流行,法軍最終放棄了攻占台灣的計畫。

中法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意識到了對台灣的重要戰略地位,決定在台灣建省。1885年建省台灣之後,劉銘傳被委任為首任台灣巡撫。

在任職期間,劉銘傳擴大撫番,增設郡縣,清理賦稅,發展交通,推廣農業,設新式學堂,建電燈電報等基礎設施。劉銘傳實行的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加速了台灣省的近代化進程,所以他又被稱為“台灣近代化之父”。

劉銘傳自然不是完人,在改造台灣的過程中,同樣也犯下了不少的錯誤。從政治上來說,巡撫劉銘傳與原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即台灣的實際統治者劉璈之間權責歸屬不明,劉銘傳是淮軍出生,劉敖是湘軍出生,權責不明是一方面,劉銘傳冒功、誣告劉璈,使得兩派系之爭,發展為你死我活的黨爭。儘管後來劉銘傳獲得了勝利,但是卻也在劉銘傳的官聲上留下了了污穢。

從改革過程中來說,在改革台灣之時,劉銘傳採用慘無人道的武力征討,或是欺詐誘殺不斷,台灣原住民不是被滅族,就是逃離原本的活動領域,往深山遷徙。劉銘傳的這一系列做法,不僅僅是剝奪了台灣原住民生存空間那把簡單,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原住民和漢民的矛盾。

曾任台東直隸州知州的胡傳對劉銘傳的一系列做法,表示了深刻的譴責,他說:“台灣自議開山以來,十有八年矣。剿則無功;撫則罔效;墾則並無尺土寸地報請升科;防則徒為富紳土豪保護茶寮、田寮、腦寮,而不能禁凶番出草。每年虛糜防餉、撫墾費為數甚巨。明明無絲毫之益,而覆轍相蹈,至再、至三、至四,不悟、不悔;豈非咄咄怪事哉!”

公元1896年,劉銘傳最終因病在家去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