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若即若離

若即若離

好像接近,又好像離開。形容兩者既有關聯,又有距離,使人捉摸不定。《兒女英雄傳》二八回:“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裡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魯迅《致許壽裳》:“關於此事之文章,《東方雜誌》只作一附錄,不訂入書中,使成若即若離之狀。”


並列 即,接近。又好像接近,又好像分開。①形容人與人關係不密切有距離。語本晉·成公綏《嘯賦》:“若離若合,將絕復續。”盧秀燦《桃花夢》:“半年多來,人傑對她時冷時熱,~,她也猜度出人傑並不是真心愛她,只是需要的時候玩弄玩弄她的肉體。”△多用於人際關係。→敬而遠之 不即不離 不冷不熱 ↔親密無間 寸步不離形影不離 如膠似漆。也作“若離若即”、“若有若無”。②形容似真似假,模糊含混。沙汀《淘金記》26:“那個早晨怕於承認的~的真象,現在已經明確起來。”△多用於描寫對事物的認識。也作“若有若無”。

若即若離字典分解

成語若即若離的解釋 若:好象;即:接近。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也學習下:若敖之鬼【歷史典故】

比喻無子嗣之人。明夏完淳《獄中上母書》: “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則吾願畢矣。” 參見:○若敖鬼餒 見“若敖鬼餒”。明·夏完淳《獄中上母書》:“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於作~,則吾願畢矣。”

若即若離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