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唐縣

唐縣

①西漢置,屬中山國。治所在今河北唐縣東北二十里南固城。北魏屬中山郡。北齊廢入安喜縣。隋開皇十六年 (598) 復置,屬定州。移治今唐縣西三十里西雹水。大業初屬博陵郡。唐屬定州,聖曆元年 (698) 移治今唐縣西南城子村。五代梁開平三年(909) 改名中山縣。後唐同光初復為唐縣,後晉改為博陵縣。後漢復為唐縣,屬中山府。金移治今唐縣。元屬保定路。明屬保定府。民國初屬直隸保定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

②明洪武十三年 (1380) 改唐州置,屬南陽府。治所即今河南唐河縣。民國初屬河南汝陽道。1914年改為沘源縣。


(1)古舊縣名。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治今河南省唐河縣。屬南陽府。清因襲不改。1914年因與河北省唐縣重名,改名沘源縣,以縣境位於沘水之源得名。(2)今縣名。在河北省中西部。屬保定市。面積1417平方千米。人口53.1萬。轄7鎮、13鄉。縣人民政府駐仁厚鎮。傳堯受封唐侯,於此建唐侯國,築唐邑。春秋為燕地陽(唐)邑。西漢置唐縣,治今縣東北固城,屬中山郡(國)。《漢書·地理志》:“應劭曰:故堯國也。唐水在西。張晏曰:堯為唐侯,國於此。”縣以古國、邑得名。晉徙今治。北齊省入安喜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治左人城(今雹水村),屬定州,後屬博陵郡、高陽郡。唐聖曆元年(698年)徙治今西城子村,屬定州。五代後梁更名中山縣,後唐復名唐縣,後晉改名博陵縣,後漢復今名。宋徙治左人城,屬中山府。金移今治。元屬保定路。明、清屬保定府。1913年屬直隸省保定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1939年屬晉察冀邊區。1949年屬保定專區,1958年望都縣和清苑縣部分地區併入,並遷駐望都縣城關。1962年復原制,縣人民政府遷今址。1968年屬保定地區。1994年劃歸保定市。地處太行山山地丘陵區東緣及山前平原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唐河、通天河及西大洋水庫。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農產小麥、玉米、穀子、稻、棉花。盛產紅棗、柿子。為省紅棗生產基地縣、華北地區山羊板皮集散地。礦產有金、鐵、煤、大理石等礦。工業有採礦、機械、農機修配、鑄造、水泥、制磚、木器加工等廠。京廣鐵路及京獲、京磁、保淶公路經此。有晉察冀烈士陵園和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及古蹟倒馬關古城、六郎碑。

唐縣字典分解

唐的解釋 唐 táng 誇大,虛誇:荒唐。唐大無驗。 空,徒然:功不唐捐(功夫不白費)。 傳說中的中國朝代名,堯所建。 朝代名:唐代。唐詩。唐僧。唐人。唐三彩。後唐。 古

縣的解釋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不妨一看:唐崖土司【歷史地名】

清初改唐崖長官司置,屬施州衛。治所在今湖北鹹豐縣西北三十五里唐崖司鎮。雍正十三年(1735) 廢。 清初改唐崖長官司置,治今湖北省鹹豐縣西北。雍正十三年(1735年)廢。

唐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